【#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疾病污名对心理求助的影响述评》,欢迎阅读!
心理疾病污名对心理求助的影响述评
作者:李福华
来源:《求知导刊》2019年第22期
摘 要:由于社会对心理疾病的偏见,使心理疾病的患者产生内化污名,从而降低了其自尊心和求助意愿,妨碍患者的心理治疗进程。但通过抗议、教育和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少污名。文章通过探讨不同心理疾病类型的污名与心理求助的关系,以寻找减少污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污名;心理疾病;心理求助 一、污名的概述
污名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污名是社会认知建构的产物,其形成与线索、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这四项社会认知过程有关[1]。污名包括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公众污名是大多数社会群体对受污群体存在刻板印象和敌对行为的现象;自我污名是个体内化公众污名时产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丧失,又称内化污名。二者的思维模式都具有“绝对”“一定”“无一例外”等非理性的特征,它降低了患者的自尊、掠夺了其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2]。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公众污名的三个要素是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而公众污名只有通过自我污名才能起作用。心理疾病污名是指由与心理疾病相关的刻板印象引起的个体社会地位的丧失和歧视。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困扰或障碍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已达到解决困扰的过程。
二、心理疾病污名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尽管人们对心理疾病本质的认识日益清晰,但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心理疾病患者仍然持刻板化信念。国外各国研究均显示心理疾病普遍蒙受污名,只是程度有所不同。Corrigan指出人们经常把精神症状、社会技能缺陷、躯体和外貌特征、标签这四个方面作为推断心理或精神疾患的依据。人们常把行为怪异、衣着不整、易激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等消极词汇与心理疾病相联系,认为心理疾病的患者是不安全的、可怕的,因此公众一般拒绝与他们发生任何的交往。这种公众歧视是十分直接而明显的。从社会学角度对心理疾病污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女性比男性较少产生污名,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较少形生污名,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较少形成污名。已婚者比未婚者更易形成污名。 2.国内研究现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be5b036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