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特点及贮藏方法

2022-09-15 23:13: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麦的特点及贮藏方法》,欢迎阅读!
贮藏,小麦,特点,方法
小麦的特点及贮藏方法

作者:张果果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2



张果果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5

摘要:小麦具有吸湿性强、后熟期长、耐高温强、耐贮性好、易受虫害等特点,采取的几种实用的小麦贮藏方法。

关键词:小麦;特点;贮藏方法

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有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小麦不仅是供人营养的食物,也是供人治病的药物。它具有四大功能:养心,益肾,和血,健脾。四大用途: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民间有“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存放时间适当长些的面粉比新磨的面粉的品质好,因此小麦的贮藏方法就尤其重要。下面我们就小麦种子的特点来分析如何加强小麦的贮藏管理

1 小麦的特点

1.1 吸湿性强

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其中白皮小麦的吸湿性比红皮小麦强,软质小麦的吸湿性比硬质小麦强。吸湿后的小麦籽粒体积增大,容易发热霉变。

1.2 后熟期长

小麦有明显后熟期,一般春小麦的后熟期较长,可达67个月,冬小麦后熟期相对较短,也为12.5个月。红皮小麦又比白皮小麦的后熟期长。小麦在后熟期间,酶活性强,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容易导致粮堆”出汗”、发热和生霉现象。

1.3 耐高温强

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在一定的高温或低温范围内不会丧失生命力,也不会降低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品质;但过度的高温会引起蛋白质变性。水分低时,即使受高温影响,蛋白质也较稳定。一般而言,小麦水分越低,耐热性越好。

1.4 耐贮性好

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红皮小麦的呼吸作用又比白皮小麦低。由此可见,小麦有较好的耐藏性,一般正常条件下储藏25年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1.5 易受虫害


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蟓、麦蛾等为害最严重。小麦成熟、收获、入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2 小麦的贮藏方法

从小麦种子的特点来看,可通过改善或创造条件,来加强小麦的安全贮藏。

2.1 控制水分贮藏法

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 以下,再行入库。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2.2 高温密闭储藏法

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通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由于害虫的灭绝,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左右,延续2h以上,水分降到12.5% 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散堆压盖,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以上持续10天左右,日晒中未死的害虫全部死亡。达到目的后,根据情况,可以继续密闭,也可转为通风。

2.3 低温密闭储藏法

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持续储藏长时间也会降低小麦品质。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

小麦还可以在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的低温条件下进行春化,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于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并能延缓外界高温的影响。

2.4 缺氧贮藏法

用塑料薄膜或其它密闭容器,将小麦与外界空气隔绝,利用其自身的呼吸作用,达到气调效果的一种方法。对于新收的小麦,由于其生理活动旺盛,呼吸强度大,故可自然降氧。实践证明,密闭良好时,小麦经2030天的自然缺氧,氧气浓度可降到1.83.5%。但对于隔年陈麦,由于其后熟作用早已完成,呼吸强度弱,不能自然缺氧,此时可用微生物辅助降氧或向麦堆中充以CO2N2等方法,达到气调效果。操作时,要做到仓储容器或仓房上不漏、下不潮、四周无缝隙,防止进入湿热空气。这样可以保持小麦干燥、低温,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小麦的安全贮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小麦品质固有的加工品质,防止虫害、霉害的发生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要考虑节约储存费用,合理缩短贮藏时间。因此我们要克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人们的综合防治观念不强等不足,不停地寻求小麦贮藏的新方法或新技术,使小麦安全贮藏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小麦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方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8):92-9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ba67ed8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