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8篇)》,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5篇)
一、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文段选自《培根随笔》,“明智”意为“通达事理,有远见”,“以史为镜,可知得失”的论述与“读史使人明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第一空填“明智”,从而排除掉A、D两项;“灵秀”意为“灵活、美丽”,诗歌往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故“读诗使人灵秀”;“庄重”意为“(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可以让人变得庄重而不轻浮。故选B。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分论点。文章划线句论述的话题是“读书这一行为的作用”,分别为“使人明智、使人灵秀”“使人深刻、使人庄重”,“明智、灵秀、深刻、庄重”是从性格方面在阐述读书对人所起的作用。故选D。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可结合《培根随笔》一书的艺术特色来分析。文本没有应用任何人的论述来帮助论证,故A项“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分析错误。故选A。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语言特点。本文题为“谈读书”,该文语言肌肤特色,具体表现为:语言警示性强;形象生动;大量排比句式,不仅造成了雄辩的语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条贯与规整,本节选部分语言生动,并无批判性的语言。故选D。
二、5.【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议论文中心观点的把握。解答此种题型,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清作品阐述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观点,而分论点只是中心论点的一部分,一个方面。本题,四个选项在文本中都有强调,但A项是舆论的观点,非作者的观点;B项表意不清,并非观点;C项仅是陈述,观点不明确。D项是结论,是对舆论观点的反驳,也是作者的观点。分析至此,答案不难确定。
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种题型,一定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每个选项逐一还原到文本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段,然后仔细审读,寻找文本和选项阐述的不同。本题,B项对应的是“富二代、官二代无疑……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分析这一句的意思,再判断B选项,“一定是时代的‘贵子’”说法过于武断,故错误。
7.【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种题型,一定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每个选项,从文中找到印证。然后加以判断。本题,C项从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可知,“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因而是“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的所以“不会取得成功”的说法错误。 三、 8、D 9、 B 10、D 四、 11、A【“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不是中心论点。】
12、 C 【说的是勤奋刻苦有恒心】
五、 13.D 14.A 15.B
六、16、 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三段“现在我们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有些还要被刷下去”可知,我们今天所读的古典著作,在未来有些可能要被刷下去,故“我们今天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能够永久流传的”表述错误,故C错误,选C。
17、B【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七段“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语言文字是
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可知,要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础上才能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拐棍,进而体会文字以外的精神实质,不能一开始就扔掉语言文字,故“读书要‘知其意’,就需要把功夫下在文字之外,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拐杖,才可体会文字以外的精神实质”表述错误,故B错误,选B。 18、 C【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九段“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还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得出的意就可能比较正确”可知,读者之意和作者之意经过比较、补充、纠正,得到的是“比较正确”的理,而不是客观的理,故C错误,选C。
七、19、D 【详解】本题考查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可以采用位置判断法来寻找论点或概括论点。论点常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参考文题,“理直何必气壮”表达了作者观点的一部分。通读全文,文章结尾处归纳了完整的观点,“理直不必气壮”“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从中概括为“理直不必气壮,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故选D。
20、 B 【详解】本题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通读②段,本段的观点是“批评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会做得很好,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让对方乐于接受,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举陶行知批评教育学生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陶行知先生在批评这件事上,技术含量相当的高。故选B。
21、 A【详解】A.文章第①段提出论题,接着引用洪应明的话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短攻短,以顽济顽,要巧妙指出;②③段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通过具体事例和名人名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④段归纳了全文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及其意义。本文采用层进式结构。理解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不正确。故选A。
八、22、C 【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 C.第7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道理论据,所以第7段主要运用举例和道理论证,论证了“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的观点。 故选C。
23、 D 【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分析题干可知,甲处从①②句中选填一句,乙处从③④句中选填一句。 甲处:通过第1段“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之势”和第2段“改变别人,谈何容易”,再加上前面的“但是”可知,甲处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不会轻易改变”,所以甲处填②句合适。 乙处:第7段的观点“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重点是“改变自己”,在③④句两个例子中,华为永远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不会因客户利益主动“改变自己”;格力秉持“好空调,格力造”的理念,追求高品质产品就是主动“改变自己”;所以乙处填④句合适。 故选D。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b7f7ba8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