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欢迎阅读!
浅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
作者:曹克英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期
曹克英
(河北省石家庄市合作路小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提高学习质量:从学习的内容、如何学习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高教研质量:从大力推行“课例研讨”的研究模式、加强小课题研究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高常规工作质量:从教学设计要有效、作业布置要精心、发挥考试促进教学的功效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61-02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常抓不懈的任务。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要素。
一、提高学习的质量
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教师若要提高自身素质,首要的是学习。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成为学习的先行者,真正让学习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1.学习的内容。(1)学习教育文集。经典的,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他们的教育思想永远都不会过时,打开这些书,我们会发现,今天的教育批判与建设,几乎都没有超出他们当年的思考。当代的,如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朱永新的《写在新教育的边上》等,这些著作充满时代气息,充满教育激情,充满理性思考,读了会启迪思维,增长智慧,引发思考。(2)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估、考试的依据,是纲领性的文件,是方向性的东西,无论怎么忙,也要研读它。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它的学习,就可能忙不到点子上,就可能忙也忙不出效果;如果我们能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并能在教学中体现其中的理念,就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3)浏览教育报刊杂志。教师要了解当前教学改革动态,接受先进教育理念。(4)学习网上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去教育网站淘宝或去教育论坛交流。教师根据自己学科内容或工作需要到论坛上读帖子和发帖子,交流工作心得,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观念碰撞,在反思中完善自我。教师也可以去名师博客取经。博客可拉近教师和名师的距离,教师可以在他们的博客留言和他们对话。
2.如何学习。(1)学习要做笔记。学习笔记是自己学习的记录,摘取的是学习的精华内容,是工作的一个“小参谋”,具有珍藏价值。记笔记,应当是自觉的状态。学习笔记应当伴随教学生涯。建议学习笔记的本子大一些、厚一些、精致一些;学习内容是精选的,或理念新,或方法好,或励志,或启思,能服务于教学实践;形式要规范,标明时间和出处;还可以剪贴报刊、杂志和打印网络的学习资料,最好写上简要的批注或学习心得。(2)学习要动笔写。坚持写作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促使教师多读多学,深入思考,充实和提升自己,写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过程。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故事、教学日记等,达到“以写作促思考,以思考促课改,以课改提质量”的效果。(3)抓好业余时间。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学校的每个老师,天天都是按学校的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也都是做一些常规性的工作,看不出有什么
差别,为什么到后来却显示出了差别,有的成了名师,有的却十分平庸,业余时间起决定性的作用。别人在业余时间在打麻将、看电视、跳舞、搞应酬时,而那个想成为名师的教师却在思考,却在充电。我们要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要出类拔萃,非用好业余时间不可。(4)学习要有韧性。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学习。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空间,而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学习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老师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生。
二、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
教学研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教学问题,努力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或研究主题。在平时教学中要搞好两种教学研究。
1.大力推行“课例研讨”的研究模式。坚持“现状分析查问题-梳理问题定主题-理论学习明方向-集体备课找方法-大家观课看实效-课后反思谈得失-同伴互助共分享-专业引领再提高”的常态化校本教研工作模式。(1)学会诊查问题:组员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各抒己见,查找问题,交流困惑,准备把教学问题转化为有效的主题研究。(2)梳理问题定主题: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等,确定一个研究的主题。主题要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论域适当,体现学科特点,表述形式正确,选择的载体有利于对主题的研究。(3)理论学习明方向:广泛搜集资料,学习跟主题相关的理论,说清学习形式、学习内容,提炼出对本次活动有指导与借鉴作用的观点。(4)集体备课找方法:说清备课的内容、形式、过程,体现第一次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提升过程,用实例说明。(5)大家观课验实效:用心听课,做好详细的课堂实录,围绕主题随机写出精要的点评,为下面的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6)个人反思谈得失:不要面面俱到,谈亮点,道不足,都要重点围绕主题来说,其他方面可简单带一带,可采用预期目标与达成目标相对比的方法来反思教学效果。(7)同伴互助共分享: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理论与实践做到有机融合。气氛热烈而融洽,有补充,有回应,有辩论,但不重复。(8)专业引领再提高:围绕主题,总结优点,指出不足,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方向的引领和策略上的指导。
按照环节进行,发现教学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加强小课题研究。小课题就是教学中的小问题,思考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说它小是因为课题就是教学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如:学生完不成作业怎么办?怎样消灭习作中的错别字,等等。小课题研究,课题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课题角度小,有针对性,研究时间短,易操作,方法灵活,可用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小困惑。它在本质上立足学校、立足学生、立足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关注身边的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它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自主探究,有利于打造和凸显学校教育特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提高常规工作的质量
常规工作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我们要追求常规工作的精细化,让常规工作尽可能地多融入智慧,多些灵性,多些艺术性,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教学设计要有效。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只有备好课,上课才会底气十足,走出教室时的心情才会是心满意足,学生才会学得精彩。
备课方式多种多样,有备修改案,有把教科书“备厚”、有剪帖式……我们积极倡导这样备课:“独立创作”,用一定的时间,不参照任何参考书,自己独立深入钻研教材;“参考修
改”,参照备课用书,修改不妥之处;“借鉴名家”,学习名师的教学设计,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当调整;“课后反思”,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和整改意见。
不论怎样备课,都不能照搬教参以及别人的教案。把别人的东西简单“移植”过来,往往会“水土不服”。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东西,让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风格。
2.作业布置要精心。为了提高作业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布置一定要科学。
数量要控制。精选习题,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题目。教师在选题时一定要少而精,题目出好后,要事先估算一下小学生完成此作业所需的时间,避免学生走上题海无边的疲劳战场。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发展个性特点,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形式要多样。学生最不喜欢的是大量机械重复性作业,喜欢动脑动手的作业。书面作业要尽量在学校处理。学生回家可布置朗读、背诵、预习、查资料等作业。周末最好布置一些具有探索性、实践性、综合性的作业。
内容有梯度。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设计作业题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
改正要跟上。批改后,应区别情况要及时进行讲评,及时督促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提倡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错题册”;提倡收集、整理有创意的作业,建立“创新簿”,为改进教学、研究教学积攒鲜活的资料。严禁通过惩罚的方式,让学生改正作业。
评价要恰当。提倡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注意评价要实在,避免空泛;评价有变化,避免单调;评价要适度,避免拔高。
3.发挥考试促进教学的功效。科学的考试,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对促进素质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考试对掌握教学情况、诊断教学问题、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功能”。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适度地考试。增加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严格实行单元考试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阶段性总结,改进教学工作。但也要科学组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防止考试过滥、盲目考试的现象。考试形式要灵活多样,采用大考与小考相结合,综合与单项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等形式,提倡平时多进行小型的单项检测和随堂监测,这种方法用时少、易操作、反馈快,效果好。要加强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教师结合考试的结果,反思教学工作,分析得失成败,找到问题所在,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改进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b3cababb3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