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对策分析 》,欢迎阅读!
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对策分析
作者: 梁湛桃王财英李传志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梁湛桃,王财英,李传志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摘要:东莞作为一个外来工聚集的城市,外来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目前实施的“积分制”办法虽然解决了相对公平性问题,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本文在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新莞人;义务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14-0224-02
东莞作为一个外来工聚集的城市,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目前,对大多数新莞人而言,拥有东莞户籍仍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梦,但让下一代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里顺利地读书升学甚至参加高考,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
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1]这一规定为保障新莞人女子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分析
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新兴城市,有“世界工厂”之称。外来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位居广东省前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东莞户籍人口约170万人,外来人口约650万人。2000年之前,新莞人子女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没有多大问题,入读公办学校基本上是可以的。但自2001年起,流入东莞接受教育的新莞人子女,以每年5万至8万的速度增加,给东莞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入读公办学校的不到3成,7成以上由民办学校“消化”。由于多数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未能满足新莞人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新莞人渴望子女享受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做法——积分制
2009年,东莞市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率先采取积分制办法[2]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迄今共有2.8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此办法入读公办学校。积分制入学,即以积分排名方式安排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入读公校,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东莞市的措施在《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中有具体规定。方案共有十一个积分项目,其中一至九项为基本积分,总分为200分;第十、十一项为加、扣分项目。符合申请资格的新莞人子女可以通过积分制方式,入读其父或母一方服务所在镇街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申请人父母的学历、职称、在莞服务年限、居住条件、参加社会保险、纳税、计划生育等方面情况作为计算积分的依据。为确保该方案的公正、有效实施,各镇街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接受申请人的申请、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计分。市成立监察小组,接受群众、社会的意见反馈,监督该方案的实施。
《新莞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出台,只是解决了新莞人子女在莞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对公平问题。目前在莞接受义务教育的新莞人子女有52万人,如果全部入读公办学校,市财政就
得再拿出25个亿。现在市财政对教育的支出也是25个亿左右。因此全面负担52万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不太现实。
(二)典型镇区对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的措施
2010年12月7日,塘厦镇正式批复了《关于逐年提高补助低收入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率的请示》[3],决定在当时10%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连续6年每年递增5%,将在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新莞人子女受资助比例扩大到40%。塘厦镇在帮助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事业上可谓是不遗余力。早在2008年,政府就每年从财政专项拨款150万元,补助低收入的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补助金额为公办市一级学校的书杂费标准。该政策已实施5学期,包括11261名学生获得多达399万多元的补助。从2008年至今3年里,塘厦镇一共出台5项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补助政策,包括对民办学校的扶持、低收入新莞人子女的补助、新莞人在职学历进修补助等。而从2011年塘厦新莞人积分入户的火爆情况可以看出,塘厦镇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让新莞人找到了归属感。
二、解决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予以重视
目前,许多新莞人子女正处在九年义务教育学龄阶段。一方面,大批非户籍儿童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必将影响到东莞地区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而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这些适龄儿童不能如期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将提前走向社会,从而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因素。因此,政府必须立足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构筑和谐社会”和“幸福东莞”的战略要求出发,重视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二)科学合理规划
要把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东莞市和镇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首先,要在新莞人子女密集区充分挖掘现有可利用的公办教育资源,增建、扩建和改建一批公办学校,增加容量;在一些新莞人子女现已比较集中或预测将来可能比较集中的新工业园区,规划时要有前瞻性,留足教育用地,并同步设置新的学校,努力解决新莞人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避免老工业区教育容量不足的历史重演。其次,要加强地方教育财政预算工作,特别要为接受新莞人子女入学所需的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所增加的师资经费、公用经费、设备设施经费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应该考虑到未来几年新莞人子女数量的增加幅度,特别是几年后新莞人子女中学阶段教育问题。最后,还要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三)协调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
要从根本上化解东莞义务教育资源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就应加快东莞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从而带动人口空间分布的相应变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减轻新莞人子女就学的巨大压力。为此,东莞政府应根据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测算当地资源与环境未来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统筹协调产业、人口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人口空间分布与学校结构布局三者之间耦合与优化的目标。
(四)政府与社会多方配合
有效解决新莞人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构建一种共同解决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协作平台。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并形成支持性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东莞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海纳百川、厚德务
实”的城市精神和稳步推进城市“暖流”行动,营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增强新莞人的归属感,进一步降低入户门槛和新莞人子女入学公办学校的门槛,增加优秀新莞人入籍的机会和途径,让新莞人不再感到拥有东莞户籍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想。
(五)支持民办教育适度发展
从东莞的现状来看,政府支持民办学校发展可采用补贴民办学校、免费或低价提供闲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实施“以奖代拨”政策并采取具体措施关心照顾民办学校的教职员工等多种形式。此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对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提供便利,并强化对民办学校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以便在招生收费、学籍管理、经费使用、风险预防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其加强监督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政府要特别注重发挥民办学校协会在同行评价和行业自律方面的重要作用。[4]
(六)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应坚持“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具体而言,所谓全面规划,就是要把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所谓“分类指
导”,就是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要求和方式。所谓“分步实施”,就是要求从实际出发,分阶段推动“两个为主”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这样,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未来必将实现新莞人子女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夙愿。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8,(4).
[2] 东莞市新莞人子女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积分方案(试行)[EB/OL].阳光教育网,2010-11-19.
[3] 塘厦加大补助新莞人子女教育[EB/OL]. 东莞阳光网,2010-12-08.
[4] 吴灿洪.解决新莞人子女入学问题的对策[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 ,(1).
(责任编辑:袁凌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b13731b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