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古诗文(课外):清平乐_村居

2022-09-13 19:15: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二下册古诗文(课外):清平乐_村居》,欢迎阅读!
清平乐,古诗文,下册,课外,初二
初二下册古诗文(课外):清平乐_村居



初二下册古诗文(课外)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村居 宋朝: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鹤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通:无 )

* 译文及说明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那满头鹤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欢的是小儿子, 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摘下的莲 蓬。

说明

清平乐 (yu è):词牌名。村居:题目 茅檐:茅舍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 (今上饶 ),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 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1 / 3


初二下册古诗文(课外):清平乐_村居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wú)赖:这里指儿童调皮、调皮。亡,通 “无”。卧:趴。





* 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经过对乡村情景的描述,反应出他的主观感情,并不是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乡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应出春日乡村有活力、有情味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 “茅檐低小 ”,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乡村生活条件其实不很好。 假如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 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发言的声音的。 第二句点明茅舍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 ”语意,说明春到乡村,活力无穷,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 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 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 使自己感觉和蔼动听 (即所谓 “相媚好 ”),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



有一对老夫妻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因此用了一个反问句: “这是谁家的老人呢 ?”而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余少年人的描述。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 “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 中儿编织鸡笼, 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 这说明乡村中绝大部分并不是坐以待食、 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则成年人

2 / 3


初二下册古诗文(课外):清平乐_村居



辛苦勤劳可想而知。 “卧”字的确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



蓬吃的天真、开朗、调皮的劲儿,全盘托出,呼之欲出, 进而令人物形象鲜亮,境界回味无穷。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还没有劳动力的年纪最小的孩子,才悠闲怡然自得。这其实是从《庄子 ·马蹄篇》 “含哺而



(),鼓腹而游 ”的描绘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加生动,更加委婉,也更形象化。 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应乡村生活中一个安静安逸的侧面, 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增补余地。 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成效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述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神态, 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表现了作者对田园平和、沉静生活的敬羡与神往。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eda7a0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7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