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与心理

2022-09-13 00:22: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作文教学与心理》,欢迎阅读!
作文,心理,中学,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与心理

广安代市中学 杨志刚



要: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因此作文教学要遵循心理规律;很多学生作文基础差,作文教学急不行奖不行只有鼓励才行。教师要为他们的这一活动服好务。

关键词:作文教学 心理 能力训练

一、中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基础差,底子薄”的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成了令广大教师感觉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令人头痛的问题。

1.不愿写与不善写。暂时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但在广大中学却的确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即无论成绩好还是成绩差的同学都对作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反感情绪,且与学习成绩是成反比的。如果给他们压力他们“愿意”写了,也只是一凑二抄三套。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各个体原因惊人的相似:不会写,写不好。

2.师生矛盾。虽然老师们常常会劝诫同学们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希望一锄之下那可爱金娃娃会对自己微笑,但由于作文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精神生产活动,它能含盖语文的诸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老师在设计安排作文的时候,往往就会不自觉地想把各项能力都训练到,在评阅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有十全十美的要求,先就在心里确立了一个面面俱到的标准。而学生呢,事实上是,我们要求得越全面,他们感觉就越茫然。

3.应试矛盾。家长们的唯分是图、教育系统内部的唯考是图,不知何时已拴住了你我。从高一高三,再到高一,它说往东,我们就不敢往西。而期末考试也趁势把那绳索拽得紧紧的。于是乎,高考需要吃一全烤猪,平时的每一次考试训练也都是一全烤猪;高考需要目无全牛,平时的每一次考试训练也都要求目无全牛。然后却是堂下的一片哀叹:我手怎么写我口啊!

二、上面提到的那些个体的因素、教育系统内部师生之间的直接环境及一层一层的间接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携手合作共同铸就了一个没气的皮球── 农村中学作文课现状——要么不写 、要么应付了事,其它一切免谈。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的问题或许最易解决,只要环境改善,随时都可改弦更张,而其它方面的问题又可另行讨论。所以,作为我们教师来说,最需做的就是从心理入手来改变这一现状。

1、从假期效应来看心理发泄与表现的可供利用。在作文教学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每一学期的第一次作文总是比其它时候要好得多。究其原因,每当放假,他们就获得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机会,心灵回归到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于是才觉得既有必要写又有内容可写,真是不吐不快。我把这称为假期效应。

写作是一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写作总是有意图、有动机、有目的的。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巴金说 “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列夫• 托尔斯泰认为:“写作而没有目的,又不有求于人,这在我是绝对做不到的。”① 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非文艺作品都是这样的:文艺作品歌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陶冶人的情操,都有其鲜明的目的性;议论文章、新闻作品,是非、褒贬鲜明;应用文章直接为处理社会具体事务服务。

而这一切又恰都是符合人的心理需要的。个体通过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活动,使体内环境



1




与体外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保持平衡,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②那么作为同样生活社会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同样需要把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学语言表达出来,他们的心里,无论是喜还是悲,都渴望能用文字来作为见证。只不过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已经变得只敢想而不敢为、不能为了。这样,自然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就应主动破除这恶性循环,积极的引导,形成创作的动机、产生创作的兴趣,进而形成明确的写作目的,进入到 一个良性循环中来。

2、不需要囚笼与枷锁。我们成人有我们成人的世界,学生也有他们学生的世界。我们在设计作文题目的时候,往往会带上我们自己思想的痕迹,这样倒确实像是在为难学生。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同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再加上各人又有各自的性格和爱好等。因此,即便是生活经历、生活环境都大致相同的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关注程度、关注角度也会决不相同的。因此我们的作文设计即便会适合一部分同学,也一定会为难另一部分同学。不要说学生,就连我们老师都会这样。一次,我们区的所有中学教师都要与同学一起参考。那一回的作文要求是以“花季的困惑”为话题的话题作文,有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就大发感慨地说:“叫我写‘老年的困惑’还可以,要写‘花季的困惑’可是写不出来啊!”

长期以来,作文大都由教师命题,而且有的还附有各种规定,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空间。他们的手已失去了写他们的心的自由了。而一般地说,个体对能满足个人需要的事物采取肯定的态度,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对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事物,就容易产生否定的态度,体验到消极情绪。③当这种作文上的心理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便会对作文课和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逆反心理,作文的热情之火就会熄灭。

3、要让他们写有所值,写有所获。对于思想渐趋成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每做一件事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做这件事的过程是否会使自己愉快,结果会有怎样的收获。如果过程是令人愉快的,他们可以不计后果地去进行。在作文活动中,他们如真能意识到自己的手是在写自己的口,抒发了自己的性灵,那么他们就会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情绪,就会积极的投入。反之,就会产生消极情绪逆反心理 。而如果能让学生强烈意识到作文活动的结果能让他们收获到些什么,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种有意注意,从而在一段预定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紧张,并进而形成有意后注意,进入一个良好的写作状态。

然而事实上。(1)我们的作文训练大都是关在教室、考场内的闭门造车。没有走向社会走近自然,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使他们体验不到作文过程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愉悦。(2) 而我们的训练形式,前几年往往是议论文,近几年往往是话题作文。这样被考试牵着鼻子走,就会技巧的追求高于能力的进步。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能力的进步与训练时所付出的并不成正比。于是,永恒的动力就会逐渐消失。(3 )作文训练过程中,真正贴近生活的如新闻、广告应用文等就训练得很少,因而他们很难意识到平时的作文活动到底有何价值。这样,有意注意的品质自然也就不高了。

4、是谁遏杀了他们的积极性,铸就了恶性循环?人都渴望得到尊重,这种尊重既有人格的尊重,也有能力方面的尊重。我们都渴望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肯定。有很多人就因为别人的一次赞许或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确偶有收获,从而无怨无悔的把自己的精力花在那一方面,



2




从而竟真的取得了成功。

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作文题是一道十分开放、主观性极强的题。因而在评阅的时候,评分的标准很不好掌握,往往会趋中打分。并且,不要说是不同的教师来打分,即便是同一个教师打分,同一篇作文在不同的时候出现也极有可能得到非常悬殊的结果。因此得分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作文质量的差异。2)也正是因为作文的主观性太强,所以作文评阅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也极难解决。不是连魏明伦的《潘金莲的选择》三次被打分竟得了个20分、40分、60分的悬殊结果吗?那么在作文评阅的时候发生慧眼埋英雄的现象也就很正常了。3)我们还常把对自己的要求拿去要求学生。一般来说,我们所阅读过的经典文章、评论文章要比学生多得多。因此,对于作文的要求我们先就在心里确立了一个较高的标准。而事实上在广大农村中学,真正的好作文只能是凤毛麟角。这样不仅有我们的不让其入法眼,也有他们的不能入法眼。因此,那些学生的作文很难得到一回肯定,他们的创作热情在作为一颗种子的时候就已经营养不良了。这样,我们极不愿出现的恶性循环就恶作剧一般的出现了。

5、何时方能一石击破水中天啊!一个健康的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关注,同学们往往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成绩好的同学就用成绩引人注意,成绩不好的同学就用说话或小动作来引人注意。这些其实都正是这一心理的表现。(1)长期以来,在学生心中已经有了这样一种看法:写作文是做作业。因此他们不大会主动去体会作文创作的乐趣,而只是不断的在体会那完成作业、完成任务的消极被动的情绪。(2)事实上确也如此,学生的作文一般来说就只有老师看。所写的作文自然不能算作是作品,因为真正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个读者;自己也自然不能算作是作者,因为真正的作者他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个读者,更不能是一个完全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可以对自己品头论足的读者。如果真是那样,宁愿自己不做作者。(3)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投出的那一粒石子──作文──总难以激起一丝涟漪。一般来说,我们每一次要评阅的作文都是一百多份,甚至二百多份,因此要把它们改完就要用很长的时间,当拿下来时,绝大部分同学早已是时过境迁了──这一切都成了“迟到的祝福”;如果改快一点,那些评语又将成为过眼浮云;如果详改一部分略改一部分,那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都免不了怨言的产生。这样,学生所期待的作文社会效应就只是南柯一梦而已。一石击出,依旧死水微澜。

6进入作文殿堂的秘道怎么还不出现呢?一个不是好人的人不是他不愿成为好人,而是他没成为好人;一个未成功的人不是他不愿意成功,而只是他没成功。尽管多数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大,甚至可能还不曾有过成功之作,但他们还是盼望着自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但又由于他们还没有过成功的体验,所以就茫目迷信地认为通往作文的殿堂有一条便道。于是,他们崇拜神童、名人。把目光盯在那些名家名作或被老师表扬过的同学的文章上,竟相效仿,或结构、或语言、或体式,一心希望能从这些仿效中找到作文成功的终南捷径。这正说明他们还有希望,还可以疗救。如果我们不很好地利用这种“美好愿望”,学生在多次“失败”“失望”后,那可能就真要哀莫大于心死了。作文的兴趣之火也就慢慢熄灭了。④

三、站在农村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更应该立足于我们的现实,解放我们的思想,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策略。

1、给他们一个显微镜与调色盒。从假期效应中可以看出,我们应该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d7a6b1daef5ef7ba0d3c4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