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数据背景下对新媒体“信息茧房”现象的探究》,欢迎阅读!
大数据背景下对新媒体“信息茧房”现象的探究
作者:毕顺 韩帆
来源:《声屏世界》 2021年第12期
毕顺 韩帆
摘要:应大数据推送技术而生的新媒体“信息茧房”这一现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正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诸多问题也逐渐隐现。小到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大到对社会创新力的限制,即便在短期内“信息茧房”有其存在的价值但长远看来依旧是弊大于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从“信息茧房”形成的两个重要端点——技术与用户行为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新媒体开发端应下放权限,提供用户更多更改和接受信息接收机制的选择,同时用户行为也要同步改变,跳出被动接受信息的舒服区,这正是“信息茧房”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数据 “信息茧房” 新媒体 推送机制
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加速发展,大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发突显,尤其对新媒体传播行业的影响最为突出。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是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同步发展的,二者几乎是不可分离的。在二者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催生出了新媒体领域的“信息茧房”现象,即新媒体领域内的“推送文化”“圈子文化”。人们在使用新媒体产品时由于个人喜爱、偏好和目的的不同,导致新媒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只推送与之相关的内容,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接受的信息门类单一,不知不觉把自己困于“信息孤岛”之中。目前看来,在新媒体领域这一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信息茧房”表现及其成因
表现。“信息茧房”的基本内涵是信息用户一般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内容,沉浸于感到愉悦和安慰的信息世界里,如同蚕茧一般生活在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里。由于每个人在使用新媒体应用时总是习惯打开和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有需要的相关内容,人们也更喜欢接受的和自己相似的观点,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每个人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单一、越来越个性化,就连所使用的新媒体应用都逐渐固化。久而久之,用户的情感和认知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当看到亲密的社会关系分享的信息时,会不由自主地阅读和浏览,很容易接受信息所蕴含的价值观,进而刺激网路用户出现“信息茧房”效应。在被动或主动的情况下人们打造出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信息圈,“圈子文化”不断形成,这显然不符合大众传媒多元化的理念。
移动端是新媒体传播的主战场,这是因为其方便快速的特点非常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新媒体同样洞悉了这一特点,于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在人们有限的接受信息的时间内为了抓住用户投其所好,各种推送信息就充斥了新媒体平台。人们只要打开平台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之前点击过或者搜索过的相关信息,这就是推送机制的最终表现。人们逐渐习惯并且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方便的推送机制,这就使得主动搜寻和探索不同种类信息的欲望逐渐降低,形成了一种习惯性被推送的现象。
成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大数据推送技术成为各个平台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一方面,平台意识到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的兴趣和动态变得尤其重要。快速而精准的推送会麻痹部分用户探索搜寻的欲望,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变成用户的一种观看习惯。推送机制不需要大脑进行相关的思考,只需要被动接受即可,这就很容易被用户接受。正因如此,各个平
台都在竞争谁推送的信息更快更精准,甚至可以做到分析用户资料进行预测推送。另一方面,广告的精准投放也从侧面促使了“信息茧房”的形成。广告是新媒体平台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的精准投放机制也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的。平台的推送机制的精确快速与否决定着广告商的进入,这也促使推送机制充斥了各个新媒体平台。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促使了各种快餐式文化的形成,人们可支配的时间变得越发珍贵,在有限的时间内人们更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有需要的内容。彭兰认为,同质化的信息会改变信息用户的价值观,促使信息茧房效应的出现。时间限制了接收多元化信息的空间,同质化的信息就显得更容易接受。人们带着各自的喜好和目的使用着新媒体平台,而平台又是基于大数据推送机制设置的。这就使得一开始主动搜索信息的受众逐渐变成了被动接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能接收到相似的信息内容,“信息茧房”逐渐形成。
新媒体“信息茧房”带来的影响
从长远看多为不利影响。近年来社会上对于“信息茧房”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就连2020江苏高考作文材料中也提到了这一现象。首先也是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人们不断受困于“信息孤岛”。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广数量多,这对丰富人们信息量拓宽人们的视野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可由于大数据推送机制的应用,局限了新媒体传播平台对于多元信息的推送。人们选择性地打开自己喜欢或有需要的内容后,会在下一次使用时不断收到与之前类似的推送并且越打开推送的越多,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多种类信息的获取。
其次,由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信息空间接受着单一的观点,人们对待事物的观点会变得固化和死板,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狭窄。当人们处于一个固定的圈子时,更容易受到某种偏激情绪或行为的影响,这种集体性的情绪或行动更倾向于冒险。群体极化有可能会破坏社会秩序,引发社会动荡,由于这是一个缓慢形成的过程,所以这一影响通常是隐性的不容易主动察觉到的。而在外表看起来可能是个性的表达,并被不断坚持,实际上这是长期接受的信息过于单一导致的。对于缺少分辨和自省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很可能会被某一类单一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像“抖音”“快手”“头条”等都是青少年最常用的基于大数据推送的新媒体平台,应该值得重视。
短期内的正面影响。新媒体“信息茧房”之所以一直存在与它的短期所具备的正面影响不可分割,之所以强调短期内是因为信息茧房长期存在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更多的不利面。对于它的正面影响,叶铁桥就提出“信息茧房”积极意义明显,即使有消极作用也不足为虑。信息茧房实现了个性化和动态化的聚合信息,确保了信息的千人千面。一方面,它顺应了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在有限的可支配时间里,它快速准确地推送人们喜欢的有需要的信息,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们的时间。虽然信息的多元化对于开拓视野更新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个性化信息也使每个人具备了属于自己的个性。此外,现代“快餐式文化”的流行,很多无价值无营养的信息也充斥着各种新媒体平台,在这个层面上,“信息茧房”的确可以过滤一部分垃圾信息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产品或者广告的精准投放也可以节省公共资源,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对策
开发端的变革。开发端是指从事新媒体平台开发的企业。新媒体平台应用大数据推送技术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愿意给终端用户提供部分更改信息接收和分发的权限。具体来说,开发者可以在新媒体应用中提供“洗牌”的功能。当用户对一段时间内推送的信息种类感到厌烦和疲惫时,可以手动更改推送门类或者重置推送机制回到初始状态,这样可以在“信息茧房”成型之前将其打破。这是在推送机制下应对“信息茧房”的相对灵活的方法。当然,开发者也可以在应用中安排推送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自不同的推送模式,比如
定期重置的推送模式,或者直接选择永不根据游览记录推送。这样可以在源头上避免“信息茧房”的出现,用户接受的信息信息将永远是随机的。目前,市场上标榜“平台更懂用户”的新媒体平台其实懂得只是用户表面的浏览痕迹,对于用户更深层次对于多元化信息的获取并不真正了解。平台若能从开发端进行变革,让更加人性化的推送机制在应用中实现,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更懂用户。
用户主动的突破。新媒体领域“信息茧房”的形成和人们的自身行为密切相关。人们要意识到让你感受到方便舒适的信息推送模式很有可能正在封堵你的思维和视野,甚至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主动跳出被动接受的舒适区,搜索或浏览不同类别的信息门类,拓宽视野,参与不同意见的讨论,学会辩证看待和思考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同时,人们要认识到单一渠道获取信息的局限和弊端,养成多渠道获取信息的习惯,这对防止“信息茧房”的成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
应时代而生的大数据技术成为了信息茧房的技术支撑,新媒体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信息茧房”问题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人们应该辩证看待这一问题,并认识到这一现象形成的复杂原因。技术需要变革,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也应该同步改变,认识到“信息茧房”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加以规避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从技术和用户行为两方面出发对破解“信息茧房”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应该成为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栏目责编:乐禾
参考文献:
[1]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张海.大数据环境下用户信息回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4):5-13.
[3]彭兰.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J].新闻界,2020,(01):30-38+73.
[4]董玉芝.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及对策[J].新闻大学,2014,(03):113-119.
[5]叶铁桥.“信息茧房”或不足为虑[J].青年记者,2018,(03):1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d5154e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