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可以穿白大褂的日子》,欢迎阅读!
可以穿白大褂的日子
作者:暂无
来源:《环球慈善》 2012年第7期
文/小 熊 李 岩 图/北京协和医院
社工在北平协和医院里不是一般人,有相当于医生或其他生化、心理学专家等的地位。但工作任务可以用繁重来形容。
早上,晨光依稀。一天的工作,从一间间病室、一个个又黑又脏的小平房开始。同样穿着白大褂,但仔细看会发现这些白大褂左上方小口袋上绣着“S.S.”即“社会服务”的缩写。
想在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从事社会服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社工具备社会医学的管理知识、工作方法和手段,具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英语和北京话的口试总是少不了的。
每年7月是医学院发给社工聘书的日子,任期一年。社工系毕业生每月能比其他系的毕业生多加5元,每月工资75元。如果工作有成绩,每年工资可增加5元,如果工作不好,比如服务态度差、不配合医生,就免不了被解聘的命运。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 既要讲“ s o c i a l ” —— 社会交往, 还要讲
“service”——搞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为病人服务。比如病人因生活贫困,无力支付医疗、住院费用,医生就把病人介绍给社工,社工去同病人谈话,并做家庭访问,通过调查作出给予患者以医药社会福利的决定。具体项目包括:减免或分期付款,资助衣物,给予营养、路费和殡葬救济。救济形式有临时和常年定期两种。
北平协和医院“病人社会历史记录表”的表格全部用英文填写,写完后交病案室装订在该患者的病案后面,如需要继续填写就要向病案室打借条取出。
为了帮助教学及科研工作,社工要对病人做定期随访,了解掌握病人愈后情况及实施救济的执行情况。随访分为信访和家访两种形式。信访多是由医生写出几个让病人回答的问题,社会服务部打印成表给病人填写,寄回后,社会服务部再转交大夫。有时大夫需要已病愈出院的病人做教学示范,也通过社工把病人请来,因为社工的周到服务,病人往往很配合。
此外,社会服务部还要帮助医院做一定的行政管理工作,比如在医院门诊服务台、分科处及住院处负责解答病人的疑虑,及时解决穷苦病人的困难等等。
为了提高业务能力并及时沟通工作状况,每周二上午8点到9点是全体社工例会时间,由主任主持,有时是讨论问题,互相交流经验;有时是请各科医生讲课,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吴文藻也来此讲过社会学。例会讨论问题,难免发生激烈的争论,往往最后由主任提出决定意见。
社工在北平协和医院里不是一般人,有相当于医生或其他生化、心理学专家等的地位。社工每年休假四个星期,而医院的办事员每年休假只有两个星期。对于优秀的社工,医院规定可以享受穿白大褂、在医生食堂用餐、用下午茶、有病可住头等病房等与医生同样的待遇。但工作任务可以用繁重来形容。
日记:给上石膏治疗加防护
这是我调到骨科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一个腿骨折的病人,需要上石膏治疗,但全家的血汗钱都难以支付治疗费用。这是一个当临时工的18岁青年,在工作时将腿摔伤,父亲是洋车夫,挣的钱也只能维持生活。
低头进入这样一间又黑又脏的小平房,抬头依稀看到墙上斑驳的臭虫血迹,让人不免担心:“这病人上了石膏就不能动了,若臭虫爬进石膏里去,他也不能伸手去拿。”于是,拿来自己的旧报纸,把屋里的墙壁结结实实地糊了一遍,防止臭虫繁衍,干扰正常治疗过程。考虑到病人上了石膏,行动不便,便找了一块长木板,中间挖了一个洞,借了两条板凳支起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坐便器,以便他大小便之用。接着,我又找来四个“三炮台”的香烟铁筒,放入药水,放在板凳腿处,防止臭虫往上爬。
忙碌,没有白费,经过六个月的卧床静养,他的病情逐渐好转。看着儿子一步一步挪动,年迈父母深深的皱纹绽放……
午后的阳光,和煦而温暖,充实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日记:尹仲有了免费假肢
病人尹仲,男,29岁,因患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曾在协和医院住过12次院,两腿都做过截肢手术。母亲50岁,做保姆,每月工资只有3元,仅够自己日常生活所需,无力供给儿子生活费用和治疗费用。
治疗过程中,孟继懋大夫建议,给病人安装假肢,以便行走。于是,我们便带病人到本院假肢科请专业技师查看,经查看后,证实可做假肢。但最便宜的也要70 元。
面对生活费用和治疗经费的问题,我们多方采取措施。首先,我们访问了病人的两家亲戚,希望他们给予帮助,但最终无果。经过多次协商,社会服务部便把病人安置在男调养院居住。其次,我们找到病人母亲的雇主张佩泉先生,请他帮助解决假肢的费用问题。张佩泉是本院庶务科主任,工资较高,他很同情病人,愿意支付一半假肢费用(即35元)。第三,我们及时向社会服务部主任汇报病人情况,提出由社会服务部专款支付另一半假肢费的申请,并获得同意。
多番的波折,终于,尹仲于6月21日顺利安装了假肢,重新获得了行走的权利。
两年后尹仲能拄着拐,真正行走了。但随之而来的是病人的生计问题。考虑到尹仲自身的缺陷和个人优势,我们积极协调本院职业治疗处,送他去学习编织品的制作,半日工作制,每月1元酬劳金。看着自己的编制工艺品,尹仲憨憨地笑了:“我残废还能工作,而且我的编织品还受到表扬了,挺好!”
一副拐加上1元2角钱的一双鞋,四只脚支撑起不完整的身躯……
日记: 从穷困潦倒到穿长衫的领班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自信、幸福的男人,但谁都不会想到,在几年前他极度绝望、落魄。
男人带着他的小儿子来到医院。孩子患有结核性脑膜炎,几乎没有康复的可能性,只能回家等死。瘫坐在医院的墙角,这位父亲,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之中……
走进破烂不堪的房子,我们看到家里另外两个孩子,身体瘦弱、脸色苍白,蜷曲而卧,而他的妻子由于患结核病,于几个月前刚刚去世。更为不幸的是, 这位父亲几乎一年都没有真正
的工作了,他惟一的收入就是每天给两个小孩上一个小时的课,每个月大约只有两美元的收入。房子,是一位表兄提供的,一间不用付房租的房子和一些日常生活必需的食物,也就是每个月一定数量的粮食。
这样的情景,让我们深深触动,我们马上为这个家庭制定了相应的服务计划。首先,为孩子们制定一个临时性生活服务计划——以鸡蛋和牛奶的形式对孩子们进行直接的物质救助。其次,我们带另外两个孩子到门诊做了相应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们只是营养不良,并无结核性脑膜炎症状。第三,我们社工对他们的亲戚进行了访问,发现没有其他的家庭成员能够帮助他们。而且,在多次访问这个男人之后了解到,他曾经是北平协和医院一个实验室的技术员,并且有做临时工的丰富经历:饲养过老鼠、当过助理会计员、剧场管理员等。
现实的生活要求这个男人必须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孩子。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并征得这个男人的同意,把严重缺乏营养的小男孩寄养在一个亲戚家里,并为这个孩子支付生活津贴,直到他的父亲能够接他回家为止。而且,通过对就业市场和这个男人能力的分析,我们建议他能接受在协和医学院实验室里当扫地勤杂工这份工作。但由于他曾经是一位办公室职员,不想干体力活,因此,他拒绝接受这份工作。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多次给他做工作,对他的心理进行开导,慢慢的,他答应做一名扫地的勤杂工,自谋生计。工作的成就感,让他
很快成为一群勤杂工和服务员的领班。身着长衫,并把他的英语、汉语和经验应用到管理当中。
这位父亲在社工的帮助下接回了被寄养的小男孩,不再接受救济。新的婚姻,新的开始,新的生活,在他们面前绚烂拉开帷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d4822d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