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俄罗斯人看莫言及其《酒国》》,欢迎阅读!
在俄罗斯人眼中,作为作家的莫言,形象是相当遥远而陌生的。莫言作品的俄译传播图景 截至目前,莫言只有几部作品被(部分)翻译成俄文,比如短篇小说《姑妈的宝刀》(《Те тушкин чудо-нож》),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的片段节选。2007 年,由德米特里·马雅茨基翻译的中国小说选集《红云》(《Багровое облако》)出版,其中收录莫言的部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节选。2007 年 4 月号俄文版《花花公子》杂志刊载了《酒国》中反映作者文体实验特色的俄译片段。2012 年年初,由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综合类文化杂志《孔子学院》(《Институт Конфуция》,中俄对照版)2012 年第 1 期(总第 10期)转载了叶果夫翻译的《酒国》的俄文片段,并附有叶果夫在圣彼得堡对莫言进行的专访《“一旦动笔,就如同岩浆喷射”》。莫言的长篇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檀香刑》等均未被完整译为俄文。这种乏善可陈的译介局面,不仅使莫言难为广大俄罗斯读者所知晓,也无法代表和呈现莫言复杂的创作思想、文体特征和叙事特色。唯一完整译为俄文的作品,则是 2012 年 10 月由圣彼得堡阿姆佛拉(Амфора,意即双耳罐)出版社正式推出的长篇小说《酒国》(《Страна вина》),译本序言则出自 1994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享有盛誉的《独立报》(《Нез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一向以观点的独立不倚、民主的价值判断和深度的思想剖析而著称于俄罗斯新闻界和文化界。该报今年第 223 期(总第 5709 期,2012 年 10 月 25 日)以整版篇幅,配以莫言本人照片和俄文书封面,图文并茂地推出《关于可怕的美食者: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文章。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该期《独立报》在头版报头中醒目写道:“莫言:并非类似持不同政见者,但诺贝尔奖授予给他”。言外之意,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那么首先要考虑的是持不同政见者或流亡海外者,而非持有官方作家身份的莫言。那么,俄罗斯读者群、文学界和知识界是怎样看待作家莫言呢?莫言是一个官方作家,还是民间作家?是趋同主流思想者,还是持不同政见者?是现代职业作家,还是独立知识分子?
由于莫言的作品很少被翻译成俄文,读者和知识界对莫言知之甚少,无从了解。单凭媒体的只言片语和自我中心主义的想象,来断定莫言是“持不同政见者”,还是“红色官方作家”,是极为冒险又非常偏激的。因此,两位作者(分别是Е. 伯格列拉娅和Е. 谢苗诺娃)承认,“仅仅依据现有的俄文翻译片段——短篇小说《姑妈的宝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和《酒国》片段节选,来断定莫言的创作是很不容易的。”从词源学角度看,所谓“持不同政见者”(дисси第 3 页 共 3 页дент)源于拉丁语“dissidens”,与英文“dissident”对应,意为“脱离国教者”,具有明显的宗教教派意义,比较近似于“异端者”、“歧见者”或“异议者”;从社会学角度看,“持不同政见者”主要指涉“对那些公开反对苏联政府的行动或者表现出其他为政府所不容的社会积极性的苏联公民而采用的一个术语”。
莫言在《酒国》中从官员腐败和吃喝浪费入手,围绕婴儿被吃这一荒诞现象,展开对现实的嘲讽和对人性的探索。该作美丑并存,雅俗同在,具有法国作家拉伯雷式的狂欢与恣意;文风辛辣讽刺,对官员的丑恶嘴脸和宴会聚餐有详尽描述,嘲讽了官场的歪风邪气和贪污腐败。小说继承了由鲁迅所开创的人道主义创作传统: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呼喊指向封建文化的落后——孩子们备受压抑,精神混沌愚昧;在莫言小说笔下,这句话则成为对现实的可怕隐喻和对人性的颠覆反思——孩子们备受摧残,成为下酒菜肴。所有这些,并非官方作家或异议人士所能解释和涵盖。由此,对俄国读者而言,莫言“既非持不同政见者,亦非反对派(оппозиционер)”,而是来自异域的一道遥远的风景,来自中国的一个陌生的谜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9d052802768e9951e738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