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

2023-01-22 01:25: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论文》,欢迎阅读!
社会学,论文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越轨的认识

摘要:社会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越轨主要属于消极性的社会越轨。它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起着消极性的阻碍作用。针对这一越轨行为带来的危害,从内在控制、外在控制及心理教育方面着手,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越轨;内在控制;外在控制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栋梁,在国家、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进步中起着“关键点”的作用。大学生网络道德越轨作为一种消极性的社会越轨,不仅会对社会共同生活其阻碍作用、破坏社会社会运行的政策秩序,更重要的是它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严重的危害。本文针对其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展开认识,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越轨的危害

大学生网络道德越轨的表现是多样的,因此它带来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体可概括为生理危害、心理危害、学业危害。 (一)生理危害

主要表现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首先,长时间地上网会严重损伤视力;其次,长期接触电脑,遭受辐射危害,会损伤身体的部分机能;此外,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会影响身体发育等。 (二)心理危害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引发网络心理综合症;二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网络心理综合症是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交往障碍。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互动是青年时期完成个体社会化的基本环节。人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要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匡正,而在网上他们不必遵守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和角色扮演的规划,没有必须履行的角色义务,这种匿名效应使他们在网上与陌生人交往幽默浪漫,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网络锁住了他们现实世界的情感之门。

其次,网络孤独。有些性格内向、自卑的人寄情于网络,希望通过网上交往娱乐来摆脱孤独,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与互动,可以获得暂时性的心灵满足。网络毕竟只是虚拟世界,人最终无法脱离现实世界,所以当之再次回到现实,就会觉得更加孤独。

此外,还会导致网络人格心理失真。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按照不同的社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在网络中人的真实姓名、性别等多种社会角色被掩蔽。角色缺乏责任性,从而导致了孤僻、冷漠、欺诈和隐匿人格的心理,他们混淆了网上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网络和现实中交替出现不同性格特征、人格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谐性,从而导致偏执性人格、自恋性人格、多重性人格冲突等。

网络道德越轨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同时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确立。如网络道德越轨导致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下降,使大学生价值观模糊,其猎奇和挑战自我的心理极度膨胀,不利于形成乐观向上、勇于负责的人生态度。 (三)学业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同学在网上精神极度亢奋、乐此不疲,


重缺乏控制力,无心顾及学业。更有甚者,为了上网,无视学校纪律,随意迟到、早退、旷课。 二、防治措施

社会越轨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网络道德越轨作为社会越轨的一种,须以社会控制的手段防范,具体说来应从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方面进行,以心理教育辅助。 (一)内在控制

内在控制即内化,是以青年大学生自身为着手点进行的。首先,要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种道德的、非道德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在这一虚拟社会中,人的符号化冲击着角色扮演,导致道德遗失。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大学生自律与学校德育功能的发挥,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趋利避害。其次,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学校应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使用水平,使之养成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再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督促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确立科学网络观,化道德意识,自觉防范网络道德越轨。 (二)外在控制

应该完善社会机制,健全相关法规。具体说来,必须完善以青少年网络保护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涵盖青少年网络生活的条件限制、网络生活的保护等内容的“青少年网络安全法”,同时,制定一系列更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青少年网络安全补充法规,如“网吧运营和发展条例”等。 (三)心理教育

通过加强心理教育,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教师和心理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教育模式,采取为学生“网民”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引导”的观念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促进网络人的人格现代化。组建高度集约、水平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的互联和资源共享,进网上与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链接、沟通与并举,构建起立体式、全方位的现代心理教育模式。

营造绿色网络学习环境,采取积极的引导对策,从思想上给予正确的教育导,提高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帮助他们自觉抵御不良信息侵袭,是防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渠道、途径。这将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重视这一越轨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参考文献:

[1]谢泽明.网络社会[M].大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2002.

[2]薛文平.网络德育的回归:从强迫与灌输到自主与选择,现代教育科学[J].2004,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7fa43410661ed9ad51f35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