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代的名士风度

2022-04-19 18:2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魏晋时代的名士风度》,欢迎阅读!
名士,魏晋,风度,时代


魏晋时代的名士风度

——以阮籍、嵇康为例

在纷乱的魏晋时期,神州大地挂过了一阵“风”,这阵风就是在当时贵族圈内广为追崇的——魏晋风度。这阵风,吹乱了中华文明禁锢的礼教,挣脱了束缚;但它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风中夹杂着多少血腥。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两个人物身上,他们就是阮籍与嵇康。他们是竹林中闪耀的明珠,共同操守、引领名士风度,但他们不同的身世、经历、性格,却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命运归宿。本文就以嵇康阮籍为例,窥探魏晋风度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风采。

动荡的时代,真正的名士

要了解阮籍、嵇康,就要首先了解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那是真正的乱世,有人称作“后英雄时代”,因为在那时英雄大多相继离开人间,英雄的宏谋远略消失了,壮丽的鏖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权术、策反、谋害。时代进入了无序与黑暗之中。民不聊生的社会早已出现,可仍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权站出来,从汉末到魏再到西晋。政治集团之间的相互斗争,使百姓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士族文人阶层的命运早已陷入斗争中了。他们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思想学上都有能力辅佐政治集团,任何政治集团只要争取到他们,便会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声望。他们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一旦他们不与政治集团合作或者为别的政治集团效力,那么就会引来杀謬。更有甚者连在同一阵营的都会被砍头。在历史上,孔融因为与曹操唱反调,挖苦曹操被安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而全家被杀。可见时代没有给名士勇气,他们不得不明哲保身。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一些名士开始了自己方达、风流的言行和生活方式,并开始被世人模仿。名士风度这阵风开始盛行。阮籍与嵇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谓魏晋风度,其外在表现为饮酒、服药(五石散)、清谈。但这些行为是要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会做出来的,我们谈到的这两位地位都很高。嵇康是曹操的曾孙女婿,官至中散大夫,人称嵇中散。而阮籍,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可谓名人之后,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虽然这两位对官场不感兴趣(嵇康实际上是闲职,阮籍虽多次被召,但也多次辞官),但其地位在当时也不一般。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也可看出两人的言行为什么被世人模仿的原因。

共“无礼”,共风流

阮籍是一个行为怪异的人,不仅当时世人感到怪异,认为“无礼”,现在我们看,有一些行为也是很有意思的。

众所周知,礼教对于男女之间接触的防范极严。阮籍经常在隔壁酒坊喝酒,醉了就在酒坊老板的媳妇身边睡着了,他毫不避讳,酒坊的老板也不怀疑。

“孝”也是礼教中的重要部分。我认为是一个形式大于意义的事情,究竟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有多深,我们看不出。全都掩盖在了形式下(尤其在父母去世时)的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甚至三年守墓。阮籍在其父母去世时那天正好和别人下围棋,得知消息后,对方要求停止,可阮籍示意继续,下完后,喝完酒,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母亲下葬后,阮籍喝酒吃肉,告别遗体时,其又放声大哭,吐血数升。

在母亲去世时喝酒吃肉,当然有人认为“不孝”,可当时的统治者司马昭却乐于容纳了。

在守灵期间,阮籍对来吊唁的客人由衷地感谢,可他却对一些人翻白眼,其中就有官位和地位都不低的嵇喜,当时嵇喜就告诉了他的弟弟,他的弟弟猛然醒悟,急速地备好酒,带上了琴前行灵堂。酒与琴与灵堂,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产物,但阮籍站了起来,用瞳仁注视着这个与他共同不守理法的朋友。嵇康就是嵇喜的弟弟。






李白也曾在他的诗中说到:“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风。这首诗记叙了阮籍到东平做官时,察看了官衙的办公方式,东张西望后不久下令,把府舍衙门重重叠叠的墙壁拆掉,让原来关在各自屋里单独办公的官员一下子至于相互可以监视、外可以沟通的敞亮环境中,办公的内容与办公效率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与现代的行政理学追求的高透明度的集体气氛一致。只有不拘一格的阮籍才会在当时繁琐的办公方式中找到突破点,只有风流的的名士,才会勇于创新与众不同。

清谈为虚,率直为实

嵇康作为清谈的高手,清谈的主题为玄学,玄学脱离现实,深入宇宙。嵇康虽明玄远之理,但也能贴近现实。嵇康有一个爱好:打铁。俗话说“没有力气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一位宽衣散发高大的名士,站在熊熊的炉火前,叮叮当当的打铁。窗外赶来了一大队人马,那是钟会的队伍,钟会虽然崇拜嵇康,但却投靠了司马氏的政权。是嵇康的对立面。他曾经想让嵇康指导自己写的文章,却因自己的地位不够,就在嵇康家门口徘徊了很长时间,最后把文章扔进了嵇康家门口就离开了。可他要做的还是等待,嵇康仍专注打铁,熊熊炉火映照着屋子,可屋里回荡的依然是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很久嵇康边打铁边说:“闻何闻而来,见何见而去。”字字如一声声锤响。坚定、直接,钟会也不甘示弱地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虽思想深远却像打铁的锤子一样,每一下都力道十足,坚定不移,勇敢无畏。但这种性格也为他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由上面我们看到了嵇康的风流,深远更有直率。而那是对“敌人”的嵇康对于友谊更加的率性,曾经写过几封绝交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当时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早已离开竹林,投靠了司马氏政权,平步青云,当他升任后,朝廷要他推荐一个人接替他原来的位置,山涛毫不犹豫的推荐了嵇康,嵇康得知后,便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告诉山涛,他不适宜做官。可偏偏让人握住了把柄,加之嵇康以前的行为,还有根本的原因,嵇康不选择已如日中天的司马氏,而仍支持曹魏,司马昭在得知钟会的诽谤后,下令处置嵇康。尽管有三千太学生的挽留,有城中百姓求情,可嵇康依然大义凛然地走向了法场,在弹奏完人生中最后一首《广陵散》后,一位名士陨落了,连同《广陵散》还有一切一切都消失了。嵇康死于了对朋友的直言不讳,对政敌的直截了当,对时事的一种直接反对。也许,站在后世的角度,我们会认为嵇康直接,不变通、固执,可如果那样他就不是嵇康,没有了直率的嵇康,就不会被后世铭记。

与嵇康的直率不同,阮籍一生矛盾,能饱受煎熬,与嵇康的无畏生死相比,阮籍更加小心谨慎。在选择政治集团时,嵇康一直支持曹魏政权,无论其实力的强弱。可阮籍的特殊身份和处世态度,让其选择中立。究其原因,其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对其父有知遇之恩,本应报恩,却因曹魏政权衰落,掌权人早已出身司马氏家族,已无力回天,但其不愿顺势加入篡权的司马氏集团。“中立”二字,好写、好说,但是不好做,弄不好两面不招待见。阮籍既拒绝了曹爽做官的邀请,又用大醉两个月拒绝了司马昭的联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阮籍真正的内心独白。而且为了中立,他从不臧否人物,把一切感受都放在心里,他是一个多么纠结的人啊!现在也就不难理解他怪诞的行为和无礼的思想了。阮籍的矛盾让他保住了命,但又让他的心一辈子都感受不到畅快,他一直压抑着自己。他虽在是非上有着明确坚定的选择,但他从不表现在外在,隐藏在自己的内心里。这两人都是率真之人,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

两位名士在同样的时代演绎了不同的故事,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我无法判断孰优孰劣,那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所做出的决定。透过两个个体的异同,我们看出时代的力量,对于嵇康来说,不畏权贵,放达自由才是追求。对于阮籍来说,纠结矛盾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保全性命。嵇康吃药,越吃越精神,阮籍喝酒,越喝越迷糊,精神的杀了,迷糊的放过去了,这又怎么不是时势造就的成果?两人都以名士出现在历史舞台,






已各自的风采闪耀在时代中,但个人的努力终究不可改变时代的洪流。

但是,历史的长河中会永远记住以这两位名士——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批名士和他们的魏晋风度。稀有的魏晋风度,将当时人们推向了人的觉醒的时代。思想又在此时飞速发展。他们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人的路是自己走的,阮籍、嵇康的名士之路也是自己走出来的。用思想与智慧、经验与勇气、困难与喜悦。名士,不是地位,是在特定时代下的一种精神,尽管每个名士之间存在差异性,但他们依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独树一帜的一代历史人物。正是因为在历史河中,有如此这般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才让我们今人深深地被历史所吸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7b320b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