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与君子

2022-04-18 03:37: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仁与君子》,欢迎阅读!
君子
仁与君子

本人不才,读完论语并没有什么大彻大悟,只有一些小小的波动在心中涌动。但孔子说:有教无类。只要向学,无论学问高低都是可以来谈一谈的。

《论语》中“仁”与“君子”想必是出现率最高的词汇了。 对于“仁”,孔老夫子似乎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别人就是人,似乎有些难理解。这种爱是什么爱?爱究竟又是什么一种感情?对于每个人,那种所谓的“爱”,又是否是一样的?这些问题太难回答,简简单单的“爱人”二字,代表着“仁”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占有了很大的地位,无数仁人志士都做出了解释,却没人能解释清楚这“仁”究竟是什么。于是“刚,毅,木,讷,近仁。”这句孔子自己的话就成了解释“仁”最标准的答案。虽然是“近仁”,但自那时起,这些品质就成了一个人最崇高的目标,一直延续至今。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的确是看上去一个“完人”了。如此“近仁”,似乎让我感觉到,“仁”就是完美的代表,是一个连孔子本人都无法描述的大爱。纵然没有具体的阐释,但中国民族在其后两千中却一直再努力寻求“仁”。这也许就是孔子的本意吧,当一个社会都在寻求仁,仁本身也就不用出现了,永远都只是一个背影,让人追逐。这样一来,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两万余字的《论语》,“君子”出现了一百余次。对于君子来说,要求真的非常多。于丹在论语心得中专门谈到了“君子之道”。对于君子来说,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对得起别人。关心大家,行善举,


守礼仪,这是君子内心充满善的体现,但是这是否就是“仁”呢?不好说。其次要对得起自己。君子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对自己负责,不让自己活在愧疚与恐惧之中,就是君子的另一个标准。再高一个层次,就是君子的精神境界了。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似乎是以上两个的总结版,却因为加入了“仁”“智”“勇”。使得君子一词有了更深的含义。做到仁,智,勇,就会成为内心完善的人,也就是成为君子的必经之路了。再加之其他的一些礼节,就可称之为“君子”了。

至于人与君子的关系,孔子说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由此可见,仁仍旧是一切的根本。这也怪不得孔子总是抱怨找不到君子了,因为他对“仁”充满了太高的期望,以至于所有人都不能达到。不得仁,何得君子?书中称赞过的寥寥几个君子,都是做到了近乎与仁,可孔子的心中始有一丝遗憾,因为从来没有那个贯彻“仁”的人出现。其实,我认为,孔子书中说的一切关于“仁”或者“君子”的标准或是作风都是他在脑海中想出来的一个完美的人的化身。之所以他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也无非是因为当时群雄争霸,根本不顾及“礼”。作为一个守礼的人,他内心只是想恢复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人人接受礼的约束,把社会变得更有秩序。虽然许多观点现在不适用了,但是他所提倡的许多品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名族的精髓。忠恕之道,孝道等许多礼制就算是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的今天,也是有


许多实际的作用的。因为他们的出现稳定了人心,巩固了政权,使得人们的日子变得不再充满争斗。

“仁”的讨论似乎的不到答案,“君子”的判定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但是我们应该体恤孔老夫子的心,他的目标很简单,只是想让大家的心中充满了光明,过得快乐幸福,社会积极向上,有条不紊的运行。“仁”与“君子”只会成为前方的路灯,指引我们前进。那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我们无需强迫自己达到那一点,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无法达到就随便放弃,以为,那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最有效地途径。结果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追寻心中的“仁”时,那一路的修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280f1714791711cc79173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