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0

2022-12-11 20:19:3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0》,欢迎阅读!
陵城,相见欢,古诗词,诵读,西楼
《相见欢》《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相见欢》和《如梦令》是八上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第三首和第四首,课外诵读诗篇是对古诗词学习的补充和拓展,两首诗安排在一个课时之中,在诗歌教学上,是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在诵读中感受内容,理解诗意,体悟情感。让学生在了解所处的同一社会背景下两位词人的人生改变,及这种改变在他们诗词创作中的表现,也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来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意象及其内涵。 3. 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及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相见欢》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歌

明确:本课继续学习课外古诗词,先学习宋代词人朱敦儒的《相见欢》 根据注释,读懂诗歌大意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 又被称为“靖康之耻”“靖康之乱”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 簪缨( zān yīng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收:收复国土。 倩(ng:请人代自己做。

根据注释,我们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了解了大意,还远远没有达到品鉴诗词的要求,我们还需要深入品读。品读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从知人论世、品评意象、体悟情感三个方面来深入品读。 二、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从作者的生平、个性以及其所处的时代来理解作品。 首先知人论世,让我们先了解朱敦儒其人及所处的时代,写作的背景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宋代词人。早年家境优越,以清高自许,颇有西晋名士风度。那时他已有之誉。(可见才情之高)直到靖康之乱前,他从未做过官。靖康之乱,中原先后沦丧,朱敦儒就经历了南渡流离生活,无情的现实击碎了朱敦儒的山林清梦,让他亲身体验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生活的血泪教训,让朱敦儒作了新的生活选择,开始为官出仕,站在主战派的一边。(从他的生平就可以看出他的才情及爱国心)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三、品读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寓意于物,简单的说就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结合

1.诵读上片,概括内容

这首词的上阕是写登楼所见的景象。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

2.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情境?

作者独自登楼,极目远眺, 只见日薄西山,余晖黯淡,照在苍茫的大地上,照在东流的大江上。作者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所以夕阳、大地、长江,都打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些意象都成了一幅悲凉秋景图。给整首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基调。

四、体悟情感

1.诵读下片,概括内容。

上阕写苍凉的秋景,下阕抒发心中的悲情。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抒情的?




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反问手法直抒胸臆,一个乱、一个散。两个词语提炼出中原沦丧现实,他在问谁呢?几时收?没人能回答。这里有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也有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悲愤和抗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用拟人手法,请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深切的忧国之情。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 3.上片写苍凉的秋景,下片直言国事,在内容上是否转折突兀?

上片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寒秋凄清、落日低垂、江流无声写出了南宋国事日渐衰微的景象,而且上片写景中就蕴含着深切的悲哀感伤之情。所以上下两篇意脉关联,情感一致,是自然的衔接。

景悲、风悲、人悲,这一个“悲”字就像整首诗的诗词眼,它包含了无尽的悲凉、悲怆和悲愤的情感 五、总结全诗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

相见欢

朱敦儒

写景 夕阳 大地 长江 悲凉

抒情 渴望 悲愤

《如梦令》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可以说她和朱敦儒都是因家国巨变改写了人生的词人。 二、概括内容

这首词是李清照什么时期的作品呢?概括诗歌内容。

明确:词人回忆了一词美好愉快的郊游经历。因酒酣兴尽,醉在归途,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说是一次美好的郊游,因为画面是美好的,情感是美好的,形象也是美好的。 三、想象画面

我们说这次郊游时美好的,首先美在画面上。这首小令用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是由几个画面串起: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惊起鸥鹭 发挥想象,描绘三个画面

溪亭日暮:山光水色、亭台夕阳,三五个闺蜜把酒言欢,欢声笑语。多美好的意境。夕阳西下,满天余晖,远山,近水,亭台,树木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里。多富有诗情画意。

藕花深处: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这明丽的画面让人觉得,这次迷路似乎也是个美丽的错误,

惊起的一滩鸥鹭:这幅画面可是静中有动,想象一下,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 四、体悟情感

说说诗词里的哪几个词显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沉醉——兴尽——争渡(——惊愕——欢喜)

我们要说这首词的情感是美好的。先看沉醉,那是因为美好而陶醉;兴尽,那是游兴满足而归去,这误入这里把诗人醉眼朦胧,乐而忘返的憨态全部写出来,而“争渡,争渡”这个反复的修辞则刻画出少女天真和要强,着急的非要抢着把船划出去的情态。可哪想惊起了一滩鸥鹭。到这里诗词戛然而止,但是我们似乎看见了女主人公由一时的惊愕到满脸的欢喜,言已尽而意无尽。

整首词传达的情感就是自然的、美好的、纯真的 五、感受形象

你从词中读出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

青春、活泼、开朗,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欢乐的情绪的少女形象。

三十几个字,一个曲折的故事,移动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青春年少时美好的经历。因为美好,所以难忘,“常记溪亭日暮”,可以想见李清照在回忆时脸上是含笑的。 齐读,读出那种情趣和美好 六、寻找词眼。

一首诗词往往有诗眼或词眼。“词眼”是一首词中最精炼传神和最能表达词的意境的字。用以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词的关键所在,是整首词的精髓。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呢?

这次郊游的经历使李清照深深地沉醉了,她陶醉在溪亭日暮美景中,陶醉在与朋友饮酒赋诗的欢愉中,陶醉在藕花深处的清香中,还陶醉在美好的记忆里。一个“醉”字精炼传神的展现了作者的思绪和这首词的精髓。所以这首词的词眼是 (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0aa00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