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石潭记》小测(含答案)》,欢迎阅读!
《小石潭记》的堂上小测100分(答案)
姓名 学号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huáng )竹 卷( quán )石底以出 佁 ( yí ) 然不动 翕( xī )忽 幽 遂.....( shuì ) 犬牙差( cī )互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 尤: 格外 (2)佁然不动 佁然: 呆呆的样子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大约 许: 来 ..(4)斗折蛇行 斗: 像北斗星那样 蛇: 像蛇那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6)不可久居 居: 停留 ...(7)悄怆幽邃 悄怆: 忧伤的样子 (8)以其境过清 以: 因为 清: 凄清 ....三、重点句子翻译。(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翻译:青色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交错,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布满在石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轻快敏捷地游来游去。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翻译:向潭的西南面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翻译:寂静寥落没有一个人,让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令人感到忧伤,悲凉。
四、一词多义(为、环、而、可、隶、清、以、参)
全石以为底( 作为 ) 如鸣珮环( 玉环 ) ..为坻,为屿( 变为 ) 面竹树环合( 围绕 )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无义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乃记之而去( 就 ) 明灭可见( 可以 ) ..隶而从者 ( 跟着 ) 水尤清冽( 清澈 ) ..世隶耕 ( 属于 ) 以其境过清( 凄清 ) ..卷石底以出( 表修饰,相当于而 ) 参差披拂( 不整齐 ) ..以其境过清( 因为 ) 犬牙差互( 交错 ) ..
五.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A为 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 尔 俶尔远逝 惟手熟尔 六、阅读下列课文段落,,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 ,为 屿 ,为 嵁 ,为 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 然不动, 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C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青树翠蔓___翠绿的藤蔓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大约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向西__ ....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凄清____(5) 明灭可见___隐隐约约__ (6) 乃记之而去___于是___ ....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答: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答:清澈、清冽。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答: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9b1bd47647d27284b7351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