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到处知何似》,欢迎阅读!
人生到处何所似?
化学化工学院 孙敏芝 101130099
摘要:苏轼代表了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作品因为他坎坷的一生有了深厚的内涵。他以其政治家的敏锐,哲学家的才思,文学家的天赋,于古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中弹出博大深邃的儒家人文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他走在百姓间,是个如此可爱的人。 关键字:苏轼,放逐,回归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而我早已飞过!
历史习惯了以水波不惊的平静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混淆你的视线,让你难于看清曾有的水花。循着那独有的深邃,我去寻找它涌动的暗流。
越是光辉的舞台,越是难觅演员的光彩;可是,却又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光辉足以照亮一个世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一个最为伟大的时期。”他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
但“隆宋”并未“隆”于政治。1
北宋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九日夜里,一艘官船因为修理停泊不行。
平静的太湖怀抱了漫天的星斗,天上一条银河,地上一条银湖,此中诗情画意,正是才子佳作的灵感之源。可是船上的情景,却生生的将这一份诗意捏碎。一位中年男子斜倚船窗,一群凶神恶煞的官兵寸步不离的看着这位即将被送去御史台问罪的准囚徒。男子避开狞恶的目光,眼睛看向窗外,惊魂甫定。刚刚还是地方任上的长官,突然就接到弟弟逮捕令将至的密报,匆忙转接手上的公务,州衙的大门就已被生生的闯入,几句简短的问答,跟着就是五花大绑,“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鸡犬”。乌台诗案被搬上了历史的舞台,男子即是台上的主角。
此间羞辱难当,这是男子生平第一次遭此劫难。窗外即是烟波浩瀚的湖水,只要纵身一跃,一了百了„„莫砺锋老师如此体会男子当时心境。他说,东坡是执着与人间的人,宗教也好,哲理也好,都无法让他忘却他对人间的情爱,也无法让他人间的痛苦。
与胞弟初读“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时的约定在心中萦绕„„
太湖水终究没有留下他,他去了御史台的监狱。待出狱时,时令已是冬季,入狱刚好白天,只是他还不知道他人生的冬季只是刚刚拉开帷幕,我们也只能心疼地喟叹,他诗人灵魂上的春天已经来临。
多小的颤动能让一颗脆弱的心崩溃?强大的灵魂是否会有边界?这位男子,受万人敬仰的东坡先生,会给我们一个诠释。
苏轼是个怎样的人?他怀着怎样的胸襟?从乌台诗案开始,东坡先生信而被谤,一度被贬,最后贬至满目疮痍海南,反对党们仍穷追不舍。而先生对弟弟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即便心怀百姓的东坡会不满一些人的做法而争锋相对,但他不会去恨这个人。所以东坡怡然自得,无所介怀,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东坡诞生于眉州眉山县。这时的宋王朝,在“升平图”的背后,封建社会固有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天边不是有电光闪闪,雷声隐隐。苏轼选择了这个风雨欲来的时代。
在二十岁时,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离别故乡,去京城参加秋试。他们由阆中经褒 斜,入凤翔,次长安,出关中。到河南时,马匹累死了,改为骑驴。到渑池县时,投宿佛寺,得到住持奉闲的热情接待,兄弟俩还在寺壁上题诗留念。五年之后,苏轼首次出任外省官职,任凤翔签判,再次经过渑池时,奉闲老僧已死,当年题诗的墙壁已败坏坍塌。苏轼去凤翔,苏辙把他送到郑州,兄弟俩在郑州西门话别。苏辙折返汴京,想到苏轼赴凤翔必经
渑池,乃于归途中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寄之。诗中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之句,东坡忽然就觉得到处飘荡的人生就如飞鸿踏雪一样,萍踪漂泊,忽东忽西,与迁徙无定的鸿雁何异?“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东坡就真如飞鸿一般细数起了他人生的驿站。
苏轼不乏治世之才,在杭州通判任上,他多次到属县了解民情,到常、润、苏、秀几个州去赈济饥民。徐州的两年展示了苏轼务实的领导才华。刚上任俩月 黄河就发大水,他亲率军民抗洪抢险 当时的诗作至今读来仍惊心动魄。而乌台诗案后被贬的东坡是真正和百姓走到了一起,处于同样的水生火热之中。
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几年,处境险恶,收入微薄,一到黄州就陷入了捉襟见肘的穷困境地,寓居僧舍,布衣素食,随僧一餐。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他独自来到江边散步,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东坡自觉犹如一只离群的孤雁。人们在孤独艰难的 处境中都希望能有亲人在身边,以为慰藉。可是,此时的苏轼却害怕一家老小来到黄州,只因为此时囊
【2】
中羞涩。
或许上天是眷顾这位天才的。一年后,在友人的帮助下,苏轼获准开垦东坡那片废弃已久的营地以谋衣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苏轼开始号东坡了。苏轼率众人平整土地,辛勤劳作,第二年便喜获丰收,看着这片土地,他好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心中充满了喜悦。东坡喜饮酒,他就用收获的粮食,自己酿了米酒,闲来得空,便带上一壶,去往令他流连的山水风月。徜徉在黄州的山水中,他成了一个智者和顽童的结合。林语堂说他是快乐的天才,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踏青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流水可以西去,人生再少可以实现吗?我想,他是重生了一颗年轻的心吧,人若在心里有了希望,他的幸福就是你没法儿否认的。
黄州赤壁借着东坡的两篇赤壁赋而名扬天下。东坡与游人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本是兴起而游,而游者一到动情处,就容易将自己置于自然所设的命题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关于人之渺小,总叫人难掩失落。在《苏东坡传》中,先生颇为诗意的描绘了这一幕: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
【3】
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东坡淡然,以这一江之水与山间明月笑问,诠释了变与不变之道。变与不变,存乎一心。一位爱玩的行家,面对江山风月,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东坡的思想就在这一夜成熟了,永远的享有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他也更显得坚毅沉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东坡居士”这个别号产生于黄州,连东坡这个人物也是诞生于【2】
黄州。
东坡的境界不止与韦庄的“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的放逐,他在精神上达到了一种回归。
苏轼喜欢上黄州这片土地,打算在此终老了。可是,这还远不是他的终点驿站。浩荡的皇恩改迁他到离京师较近的汝州,于是,苏轼又踏上了行程。从九江到兴国,经高安访弟弟子由,而后游庐山,在送儿子苏迈到湖口时,写下了《石钟山记》。渡淮过泗的时候,东坡上表皇帝,希望能够居于常州,而就在他游过扬州准备定居常州时,一纸任状,东坡被派往登州出任知州。钟情山水的苏轼,看上了登州的海市蜃楼,“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虽然“心知所见皆幻影”,到官五日乃去,苏轼心中万分不舍。
苏轼也有是时来运转的时候,1088年,东坡被授龙图阁学士,任杭州知州。来到人间天堂,心情大好的他率民众疏浚了西湖,修建了长堤,还留下了“欲将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话,苏堤已是如今的西湖十景之一。可杭州远不是他人生的终点站,此后
他又移至汝州、郓州,又改扬州,然后又北上河北至定州。几年的颠沛流离之后.58岁的
【4】
他又被贬为宁远节度使,贬到惠州。
惠州地处岭南,环境恶劣,气候湿热,城小人贫,为避免给地方带来麻烦,苏轼主动搬到嘉佑寺的松风亭去安生。如果说,当初因乌台诗案被贬变故犹如擎天之柱轰然倒塌,现在的话,置身漩涡,面对即将到来的苦难,苏轼已经可以闲庭信步,看云卷云舒。“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反对者冷笑,苏东坡还是那么快活吗?一首小诗,东坡再贬到琼州。东坡的乐天秉性,叫反对者们都嫉妒呢。
一个花甲老人,却要度过波云诡谲恶浪滔天的大海,前往荒蛮的海南。东坡意识到,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恐怕已经来了。儋州的空气和饮水都含有毒素,是人尽皆知的瘴疠之地,十去九不回的鬼门关。东坡描述这里的生活说:“此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年迈的东坡饱受病痛衣食的种种煎熬。就是如此艰难的日子,诗歌史上,他作为第一人为我们摄入了南国的迤逦风光;在他北归之时,苏轼已经完成了《易》、《书》、《论语》三部经学著作。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苏轼还是回来了,安息在了常州,孤鸿停息。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遭受无数的打击和不幸。在突降的灾难面前,他有大惊失色,忧心难安,他有痛苦和悲伤,但他没有被压倒,随缘自适,成为一个快乐的天才。
苏轼的人生轨迹遍布了大宋的版图,几度颠沛流离。人生到处何所似?如何应对前方若隐若现的寒光外露?且用苏轼的一首《定风波》来结尾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参考文献:
1. 洪亮,放逐与回归,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4. 2. 莫砺锋,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4. 3. 林语堂,苏东坡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10 4. 孙天胜,人生知何似,飞鸿踏雪泥,地图,2004,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9a884d7b14e852458fb57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