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画面意境研究

2023-03-20 15:31: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山水画的画面意境研究》,欢迎阅读!
山水画,中国,意境,画面,研究
中国山水画的画面意境研究

要:美术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容并蓄,以极大的包容性融合了人类的精神、情感和心灵等诸因素,以极大的融合性揉合了多个学科文化,可以说艺术世界通用的语言,它能使不同的文化相互包容、理解。文章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提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审美体系,然后通过对山水画在古代各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创作者只有对自然景物产生真切的情感,而不是只描写景物的外形,才能赋予独特的作品艺术魅力。 关键词:山水画;风景画;意境;比较 一、天人合一与自然至上的哲学思想

中国山水画追求“写意”,由此营造出作品的意境。评价一幅绘画作品,主要看其意境的营造是否成功。因此,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通过意境可以体现出画家的感悟,同时表现自然世界的基本运行规律。追溯意境的起源,应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当时盛行玄学,使得画家逐渐摆脱传统上重视外部形态的观念,更多地关注表现自然规律。当时的画家宗炳撰写的《画山水序》一书提出了“澄怀味象”的美学观点,并指出佛道思想是山水画的审美观源头。他认为,山水画不应只描写自然景物的外貌,而应表现其内在运行规律。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外形的观察想象,感悟到内在的“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创作观念即为写意观念。这是我国第一本论述山水画的专著,也是第一次系统地形成了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山水画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观点,即通过描绘具体的山水形象,能够获得“道”的领悟。因此,主观能动性对于画家的创作非常重要,通过用心感受自然事物,从而获得心灵的启示,这就产生了意境。王微也是当时的一位山水画大家,他同样认为,外在物象是画家抒情达意的工具,“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审美体系,并成为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准则和精神追求。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朝代,绘画艺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少山水画大家,如王维、李思训等。尤其是李思训,被称为“国朝山水第一”,其代表作《江帆楼阁图》已经有着鲜明的借山水抒情达意的特点。王维是著名的诗人,他的山水画也十分著名,是真正的文人画代表,他以诗入画,将“诗”和“画”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境界的交融,营造出悠远的意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发展。尤其是他自创的“破墨”技法,诞生了水墨山水画。在绘画理论方面,唐代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正式提出“意境”观念,强调“气韵”“得意”等主张进一步完善了山水画的绘画理论

唐代之后,随着绘画技法的进步,意境的表现手法也有所不同画家更注重亲历自然,仔细观察,临摹自然风景。在意境上,宋代山水画提出师法自然,要求画家能够饱览名山大川,认为只要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妙品。该观点在中国


山水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山水画理论的成熟。同时,绘画技法和形式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山水画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历史高峰。

由于元代的特殊性,绘画艺术风格也深受政治影响,普遍带有淡泊、无奈以及淡淡的忧伤的情绪。由此形成了设色浅淡、重水墨的画面风格。对于意境,元代有着更高的追求,尤其是“逸”的表现十分明显,它成为当时山水画意境表现的最高准则。这正是当时文人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心态体现。

山水画在明清时代基本停止了发展,并逐步走向衰落。当时,董其昌提出了“复古”的口号,强调“书画同源”,重视笔墨运用,通过笔墨变化取势,营造出画面的意境,“仿古”成为当时的主流风格。之后的“四王”将董的观念发扬光大,强调笔墨运用,致力于模仿元人的境界表现方式,彰显文人气息。因此,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表达自身的情感,在自然物象描绘方面有所欠缺。

清代统治者奉行封关自守政策,因循守旧,排斥近代科学技术,现代经济得不到发展,文化艺术裹足不前。因此,清代山水画主要为“仿古”风格,流行元明的文人画,追求笔墨情趣,水墨写意画作品较多。清绘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代表画家为“四王”,该派的代表人物为四位姓王的画家,他们师法董其昌,提倡“仿古”,追求笔墨趣味,符合统治阶层的偏好,由此占据着当时画坛的主导地位。但由于缺少自由的创作思想理念,作品缺乏灵性。中期代表画家为“四僧”,即四位生活在扬州的僧人。他们属于遗民派,抗拒主流绘画风格,强调个性表达,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还有“扬州八怪”,该派由八个有个性的画家组成,其作品风格洒脱不羁,蕴含着独特新颖的思想情感观念;后期以“海派”和“岭南画派”为代表,前者主要活动在上海地区,后者主要为广东地区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内容主要为怡情,缺乏创新和活力。至此,中国文人画走向没落。 二、 自身的情感与情景的交融

山水画家在构图过程中,都融入自身的情感和体验,实现了情景交融,从而使得两者完美结合,以最佳的形式表现出来。情是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思,景为客体的客观形象,两者的结合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荆浩在《笔法记》中指出,只有掌握了自然事物的起源和运行规律,才能画好自然景物。在情与景体现方面,画家要有“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观念。从绘画角度来看,意境主要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来体现。这就要求画家要接触自然,深入自然,获得更多的创作素材和感悟,这样才能将自身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实现情景交融。绘画大家郭熙非常重视游历,在游历中亲身感受自然景物的四时变幻及其蕴含的体验。因此,他的山水画在意境营造上十分精妙,能够将景物的细微变化充分表现出来,有着强烈的视觉感受。宋朝山水画分为南北两派,北方一派以李成为代表,他的作品“林木稠薄,泉流清浅,如就真景”;南方一派以董源为代表,他擅长描绘山景,以当地的“真山”为主要描绘对象。由此可见,无论南北方画系,也无论画风的差异,“真景”都是作品创作的基础,即体验自然的物象,从而获得感悟,进而表现出物象的“气质俱盛”,并以“可居、可游之為得”为追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94a08d4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c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