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语文审美课堂

2022-04-17 03:20: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构建语文审美课堂》,欢迎阅读!
审美,构建,课堂,语文,如何
如何构建语文审美课堂

溆浦县水东中学 张竹莲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进展得轰轰烈烈。今日课改,所有和课改沾上边的就会张口谈闭口言,真正是“与时俱进”。然而面对传统,我们不能矫枉过正,面对创新,我们不能舍弃一些优良的传统教学方式。我一直在沉思究竟还语文一个怎样的面貌?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中小学生,语言文字教学始终是语文课的核心任物,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语文不仅是个人感受的精神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精神载体。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美的,最富有诗意的课堂。其中语文课堂中的美育是语文的特质。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养成。语文教师要根据中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规律,结合中考实际的特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语文课堂之上充分发挥语文科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艺术化呢?我的答案是构建审美课堂。中学语文课堂一定要完成美的回归。语文课堂教学中,让美贯穿于整个过程,够最大限度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开发他们的智力。 一、 精读佳作以发现美

苏联理论家卢那察乐斯说过:“许多隐蔽的美,无穷尽的艺术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微妙,都是在那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高度中弄明白的。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那些隐蔽的美,让课堂充满审美愉悦。教学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美的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选语文教材的多是一些名篇佳作,除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外,还包含有审美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能借此要挖掘美感,引导学生悉心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仔细揣摩作品的意境美,领悟作品人物的人性美,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陶冶。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展示语文学科的风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教材上苦下功夫,努力把“教材”变为“学材”。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一些最能体现美的经典篇目,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诗歌《天净沙*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还选择了一些文言文,如名篇《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 优秀的文言文具有扩展和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的价值。有言道:“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老舍也曾说:“我若是拿起一本伟大的古典作品读一读,就好似大旱之遇甘霖,胸中开阔了许多。而流传至今的文言文大多是大浪淘沙后深沉下来的精华所在。赏读文言文能从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智慧的提升。其次,熟记一些文言文,能增加我们的记汇量。文言文中许多精妙的语言一方面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依然广为运用,依然活在现代汉语中,如“黔驴技穷”、“任重而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传为千古名句。赏读优秀文言文作品的过程,就是从中汲取养料的过程,也是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过程。其次,诵读一些文言文,可增加我们的词汇量。因此,在应用语文习的同时,应当学习一些文言文。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低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本文表现出的意义进行关照和解读。教材中的课文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作者丰盈的的思想和情致。他能传递学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激情;它能培


养学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襟怀;它能抒发学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豪情。建构阅读教学的审美课堂,就是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真正的阅读是教师、学生语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在阅读口味、欣赏咀嚼的过程中,我们能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其精神营养,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积淀。

二、设置情境以体验美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走进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或演绎作品的时代,或渲染作品的氛围,或再现作品的场景„„让学生在作品的此情此景中体验审美情趣。

《乡愁》这节课,教师可以首先设置情境。课件中明月高悬,马思聪的《思乡曲》飘渺而至,学生被浸润在“月圆人不圆”的意境之中。然后出现《乡愁》全诗,背景画面设置台湾海峡,这种意境与诗的第四小节的内容完全相吻合。师把具体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场景,“乡愁”弥漫在课堂的角角落落。学生也能在“乡愁”的情境中体验思乡之苦、文本之美。一堂课的教学要求往往从课文特点出发,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及要求出发来确定,而审美教育则要求语文学必须注意学生审美感知的需要,必须考虑课文的美感特点。因此有的课文要借助多媒体用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既能开拓视野,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强化审美感受,收到一般课堂难以收到的审美效果。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文本影响,而是有选择地、能动地欣赏与评价文本,并且学会联系自我的情感实际和审美经验体验审美情趣,使教育感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腻情感以感悟美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讲得情景交融,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才能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教育美学认为,教师应该按照美的规律,依靠美的魅力去陶养、吸引乃至解放学生主体。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学生期望教学流程处于活的状态,课堂中应时时有新鲜的音美、色美、情美的涌现。就教材而言,中学语文教材里遴选了大量文质兼美、底蕴富赡的作品,其“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同声,皆快于耳”。就作家而言,有为国举行惊天地、泣鬼神的“尸谏”的屈原,有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有“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其闪光点,足可陶情怡性,塑造学生健美的人生。就教师而言,必须深入挖掘和灵活多变地传播教材的真善美,召唤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完善。在课堂上,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一切都充满美感,学生听课能生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美愉悦。再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创造条件,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感受教材美,自我采美的矿藏,有如在深幽的境界呼吸醇醇清风,充分有效地解放、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总之,要让学生在课堂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美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发现美、追求美,塑造美的人生。 四、 精妙语言以挖掘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妥善处理好课堂气氛的动与静,课堂节奏的缓与急,


讲解分析的展与收,使课堂构成一部和谐优美的乐章,必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暇旁及。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 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作为语文师、音质优美、妙语连珠,是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的重要一环。教师讲课语言流畅、富有文采、风趣幽默,往往会使学生听之入迷、感叹不已。教师语言富有表演性,充满情感,往往会把学生带入“角色”,并能给他们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

如情景交融的佳作,字里行间流淌着情感的清泉,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图景,讲析这些意境,犹如欣赏一幅幅墨趣横生的国画,既能扣紧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描写边塞的风光的诗句,无一不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赏画中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运用及作用,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这种借画分析课文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欣赏画意中接受了语文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艺术创作力,在美的享受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生活写作以创造美

美是无处不在的,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有细心的观察,就没有创作;有个正确的观察,才能创作出美好的作品。作为一个语文引领者,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自然的美、人情的美。在一次次美的享受同事,心灵也将会受到一次次的触动:大自然的美好使他们愉悦,人性的崇高使他们敬仰,人情的美好使他们感动,这些贯彻带着他们的情感诉诸笔端,其作品必然充满对美的向往,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笞。可以说学生在创作一篇篇美文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一个个美的自我。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作文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教师平时应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美的情感,留意生活中美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将生活中的这些美再现于自己的习作中,从而逐步地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有一次我出了这样一个话题作文《身边的美》我先给学生一天的观察时间,让他们寻找观察生活中美的人、事,第二天上课启发学生当堂讨论,由于学生有了前一天的准备。因此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观察到了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有的说,我的妈妈长得美;有的说,××同学的心灵美;还有的说,家里的某一盆花长得美。通过启发讨论,学生的思路打开,创作热情高涨,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完成对美的创造。

如何开展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学,而且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实在是一个难题,同时也是对中学教师的一个考验。我想,我们每一个语文师如果都能应自觉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么中学语文课堂必定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学生不是被填塞知识的容器,也不是接受技能训练的一个简单的人,而是一个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努力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潜能,要与学生充分展开性灵的交流和对话,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明积淀成人格;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和人格的魅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审美课堂。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更应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让我们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浇灌这块沃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8f2c4a36b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