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浙江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殊途同归》,欢迎阅读!
浙江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殊途同归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殊途同归满分作文,希望可
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 ”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
以帮助大家!【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古人说 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言为心声 ”、 “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
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 “颜文合一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除此,如果联系现实, “颜文不一 ”的
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 “语言腐败 ”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优秀作文】殊途同归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
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 “法国革命的种子 ”,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肥沃的黑土,
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 “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 ”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
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
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 “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 ”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
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 ·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
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我希望有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
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 “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 “文如其人 ”,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
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很容易理解 “言为心声 ”,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 “郁结乎心而发乎声 ”,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 “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
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 — —
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
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 “文章宁复见为人 ”,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 “知其人、论其世 ”呢?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 “文以载道 ”,作品之
“道 ”,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 “作品 ”所应达到的目的,
至于作者本人如何 — —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 —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 “不朽的作品 ”,不是 “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8ad003b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