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文地理小论文》,欢迎阅读!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摘要:
新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会越来越高。但城市化建设需要整个社会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面对着一些例如可投入建设的资金非常短缺等的问题。
正文:
一、 什么是城镇化?我们改变了什么?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¹
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逐步打破了城乡之间的隔阂,促进了社会流动。城镇化促进了城乡交流,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彻底改变了城乡社会固化的固有模式。到2013年底获得城镇户籍的乡村永久移民至少2亿;非正式转移的农民工总量2.63亿,其中进城农民工2.33亿。永久移民和进城农民工两者合计至少4.3亿²,即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中约六成是30多年来由农村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途径转移而来的。虽然非正式移民在融入城市中还存在障碍,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但与留在农村的居民相比,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城镇化推进了城市居民观念的转变,比如对于农村一些落后看法等。
城镇化促进了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原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被打破,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2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8亿人,两者合计为8.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0%,占20岁及以上人口的85%。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74亿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9亿人,两者合计5.73亿,占城镇总人口的78.5%。³此外,农村的新农村医疗合作几乎覆盖了所有农村人口,几千万城乡低收入家庭也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护。过去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社会保障近于空白,目前虽然水平很低,但基本上做到了农村全覆盖,是一个重大的成就。
二、 为什么提出新型城镇化?新在那里?
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投资和出口后劲不足等问题。比如,土地的问题、户籍的问题、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都要通过
制度的改革来实施。
我们今天讲新型城镇化,这个新,是相对于我们过去30多年的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新型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不一样,它的基本内涵是“化人”,也即“化农民为市民”,是人的城镇化。这其中,“化”是手段,“人”是根本。城镇化是人的行为过程,即乡村里的人“化”为城镇里的人,人口向城镇集中,并能够享受和城市人一样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
三、 新型城镇化中有哪些弱势群体?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形成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弱势群体。 (一)城市“三无”人员
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群体,由丧失或无劳动能力与依赖性人群组成。他们属于传统的民政工作对象;同时,他们又是需要救助的最贫穷部分。
(二)无业人员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很多居民因“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而失去大量田地和城市土地,一时间又难以就业,这使得各城市社会就业压力剧增。各城市大街小巷的个体小摊、小贩虽很辛苦,也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常在温饱线上挣扎。
(三)下岗失业人员
具体指下岗职工和已经走出再就业中心而又没有重新就业的人。他们一般年龄大、学历低、技术单一、再就业能力弱,且大多来源于长期亏损、社会负担沉重的国有企业,如纺织、轻工、军工等行业。 (四)在业贫困者
主要指亏损企业和双停企业中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他们具有数量大、增势快和明显的行业特征以及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以及相关的纺织、轻工等弱势行业,且主要分布在离城镇较远的地区、军工企业和计划体制控制严格的矿业和制造业产地,是潜在的下岗人员的大军。 (五)较早离退休人员
主要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退休的人员,甚至包括改革开放以前的离退休人员。他们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很低,退休金加津贴也只能勉强养家糊口,而他们原有的企业多半破产、或解体、或亏损,其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险面临严重问题。 (六)城市农民工中的弱势群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大量的农民工也涌入城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从事苦、脏、累、高危险等城市人不愿意干的工作。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和住所、市场价格工资、饮食保证、安全保险和医疗保障等等,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
四、 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哪个更重要?
机会公平强调机会在不同人群中的公平分配,指社会中所有人都应拥有获得成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结果公平则追求实质公平,要求收入和财产等有价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相对均等分配。结果和机会是公众判断社会资源分配是否公平的两个最基本维度。结果不平等描绘的是收入和财富等有价资源分配的结果,而机
会平等则涉及缩小差距和赶超别人是否可能的问题,二者分别反映分配公平的不同方面。
在社会分配上,对结果公平的追求早就存在,外国的乌托邦,中国的桃花源,这些梦幻,一般对社会并没有很大影响。在一种情况下,对结果公平的追求开始产生巨大影响:社会极度黑暗,少数人占有有绝大部分社会资源和财富,大部分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有革命者以公平分配为大旗,登高一呼,应者如云。 革命胜利后,革命者将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平等地分配给民众,大家都平等的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这种社会资源占有方式和财富分配方式没有注意两个问题:1、人的能力始终是有区别的,能力强的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2、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私心的。那么一旦财产归公、收入平均时,首先是归公的社会资源没有人爱护了;然后是干多干少收入一样,干好干坏收入一样,人们没有积极性了,怠工成了普遍现象。从这时开始,灾难性结果就象滚雪球一样运行起来。 第一个结果是生产力下降,社会财富减少。因为大家都觉得干不干收入都一样,傻子才出力干呢! 第二个结果是普遍的不满。富人不满,因为他们不能富有了;穷人也不满,因为他们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梦幻破灭了;能力强的人不满,因为他们不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好的生活。能力不强的人也不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从别人那里获得好处,反而被认为能力不强而占了别人的便宜,很窝囊; 相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社会的最好状态,或者说一个社会能够给其成员提供的最好条件,绝不是分配结果的公平,而是机会公平。 当然,有竞争就有被淘汰的人,作为机会公平的补充,社会还必须对弱者给予扶持和保障。任何一个社会,要消灭“朱门酒肉臭”是不可能的,但是消灭“路有冻死骨”却是可能的和必须的。
五、 我们应当如何去做?
看到城镇化过程中可能造成农业人口下降、村镇空心化等问题,要看到工业化产能过剩可能对城镇化产业拉动不起来,出现产业泡沫,也要看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之间可能出现各种的不配套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办法、路径来实现四者的融合集成,融合集成得越好,就越容易实现四化同步。
强化改革对“新四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当前中国城镇化是内需的最大潜力,改革又是最大的红利,两者结合起来必定是中国经济很长一段时间内前行的动力。李克强总理要推动的新一轮城镇化,面临很多关于制度层面的挑战,如财税、土地、户籍等,这些需要通过改革来推进。如果改革能够得到推进,必定会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从而进一步突出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最大内需的价值。完全可以认为,改革和“新四化”结合得越深,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推动力就越强。
¹摘自百度百科《城镇化》词条。
²《城镇化的改变》 城镇化进程中的迁移 ³百度知道“城镇化的作用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8aa6d1669dc5022aaea00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