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中的“寻隐 ”诗》,欢迎阅读!
唐诗中的“寻隐 ”诗
顾名思义,“寻隐”诗即“寻访隐者”或“寻而不见,访而不遇”之类的诗。2014年高考古诗鉴赏就有全国大纲卷、江苏卷、辽宁卷涉及到“寻隐”诗。
“寻隐”诗经历了从“招隐”到“寻隐”的转变,唐诗的“寻隐”主题是对前代“招隐”题材的承继。唐代文人与隐士交游频繁,寻访隐逸乐此不疲,“寻隐”“访隐”之作极为普遍,由此形成唐诗的“寻隐”主题。自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起,名家几乎均有所作,中晚唐尤盛。这些诗歌或歌咏隐士的才情,或慨叹其不遇的遭际,或欣羡其恬适的生活,或抒写交游的情谊,其中不乏名篇佳作。贾岛《寻隐者不遇》堪称唐人“寻隐”之冠,该诗意境幽深,情致高远,受到古今选家、评家和哲人的关注。
诚然,“寻隐”诗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的思想意趣有异,但唐人借寻隐来满足其山水之好、寻求心灵超脱则是一贯的。文人与隐士的交游为文人提供了诗歌创作的生活素材和情感体验,隐士的声名与才华也得以借诗歌传播久远。
唐人“寻隐不遇”之作表现的寻者的心态有两种:一种是虽寻隐不遇却已彻然觉悟。如于武陵的《访道者不遇》:“人间惟此路,长得绿苔衣。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平生无限事,到此尽知非。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一种则是寻隐不遇而惆怅忧怨之意见于言外。如窦巩《寻道者所隐不遇》:“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如果说前一类寻者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般旷达洒脱,后一类寻者则因“相访未相见,烦恼仍依旧”而难免怅然生怨。
贾岛笔下的寻者则与之不同,通过重重曲折写出了他不见隐者决不甘休的坚定与执着。对这位寻者来说,“寻隐”不啻是寻信仰、求解脱,而寻者的钦慕与执着同时又衬托出隐者的高致。其次,以典型的情境细节写出隐者的高致。虽然隐者欲遇而终不遇,但隐者的高致曲曲传出,隐者神情宛然目前。
“寻隐”诗是唐代诗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唐代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故对“寻隐”诗的分析、鉴赏,可从探究唐代隐逸风尚和唐人的尚隐心态入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88460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