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欢迎阅读!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意义的过程中,知道哪些因素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 要因素。
2、结合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经过教师启发、讲解,学会合理安排负荷量和运动 强度。
3、经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仿,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负荷和运动强度,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2、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
(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2、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二)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测定心率的方法:用桡动脉、颈动脉、颞动脉测量法可以便捷地测量运动后的即刻心率。
2、心率的生理意义
3、最大心率的推算公式:最大心率=220-年龄 (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运动时适宜心率的确定: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
(2)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对应表(1)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的消除情况 (2)自我感觉判断法 (3)消除疲劳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约2分钟)
1、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大家觉得体育运动影响学习吗? 2、教师归纳,讲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导入新课。 (二)提问讲解 (约4分钟)
1、教师提问,什么是刺激——反应——适应?
2、教师举例,让学生理解刺激——反应——适应的概念。 3、学生举例,让学生掌握刺激——反应——适应的原理。 (三)活动一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约19分钟)
1、活动目的。初步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学会合理安排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2、活动形式。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给出讨论题目。结合运动实践和已有经验,说一说,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在体育锻炼中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你认为教科书“生活现场”中那两位同学的做法合适吗?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2)进行小组讨论。
(3)教师宣布规定讨论时间和纪律要求(例如讨论时声音要小,注意倾听,不干扰其他组,每位同学都应积极参与讨论)。
(4)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 (5)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相应补充)。
(6)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 4、教师小结。
(四)活动一怎样测定心率(约8分钟)
1、活动目的。学会简便测量心率的方法。
2、活动形式。学生自学、教师示范与归纳,学生自我测量、互相测量。 3、具体操作。
(2)教师提示测量脉搏注意事项。
(3)学生按规定自测、互测一分钟安静心率。 (4)学生动一动,运动后一分钟即时心率。
(5)对比安静时的心率和运动后的心率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教师小结。
(五)认识心率的生理意义(约4分钟) 1、教师提问,什么是心率?
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讲解心率和脉搏的概念。 3、教师讲解心率的生理意义。 4、学生计算自己的最大心率。
(六)学习怎样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约5分钟)
1、在学生预习相关学习内容基础上,教师讲解靶心率计算和适宜运动心率判断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适宜的锻炼强度应该是多少?
3、教师提问出现运动疲劳时身体有哪些感受?你是怎样消除运动疲劳的?
4、教师讲解如何用晨脉和自我感觉法判断运动疲劳消除情况和消除疲劳的方法。 5、教师小结。
(七)教师总结(3分钟) 1、知识梳理。 2、教师寄语。 3、课后作业。 五、课后反思
1、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通过课的周密计划,采用合理的教法和手段,学生参与度
100%。
2、课堂纪律组织不够严谨。
3、在内容讲解方面,语言不够精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86b4329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