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声势”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3-03-05 18:33: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奥尔夫“声势”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尔夫,音乐教学,声势,运用,幼儿


奥尔夫声势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他创造了将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结合在一起的,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音乐教育形式。声势是奥尔夫首创的音乐活动形式,它用身体作为乐器,以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幼儿来说,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入有规律的节奏,可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时,通过学习各种动作,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声势活动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有趣的身体语言,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习



一、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兴趣,而声势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得他们的兴趣集中点比较短,需要通过肢体动作等外部条件的辅助和刺激来进行学习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律动式的音乐教学是促使孩子们乐于参与音乐的最佳方式之一。



一般而言,在积极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时。需要孩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映,如:语言反映、身体反映、内心反映、歌唱反映、演奏反映等。声势活动把幼儿从板凳上解放出来,要求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动起来,产生很多丰富、立体的音响效果,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融入到教学之中,同时容易引起他们的表演和创造欲。近代西方先进的音乐教学及其改革得到的一项普遍的共识是让儿童尽可能一切都通过自己做,从实际的做中来学习一切,包括音乐及其技艺。这正是意大利女教育Haria M0ntesori创建的蒙特梭里教学体系的根本要义。德国音教育家欣得米特也说过:音乐比听音乐更好。音乐的生动性,非自己亲自动手不足以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因此要强调要求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诉诸感性,鼓励和培养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

声势活动将身体语言作为音乐化身。把幼儿心中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方式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音乐素质。



1 节奏感的培养。声势活动以身体为乐器,通过动作挖掘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体验和发展人更加敏锐的节奏感。人的动作本身就最富有节奏动力,从最简单的走、跑,到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动作节奏教学素材。而对儿童来讲,通过动作来发展其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则是最佳年龄接受期。因为这个年龄段身体的协调、身心的敏锐反应及表现,都最适宜结合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这种方式,方法简单,效果却最好。






2 创造力的培养。声势活动经常以教师先给出一个片断,由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即兴的创编或将听到的音响(音乐)即兴做出身体动作的反应,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对声音的感受,如:声音的高低、走向及强弱变化,甚至不同的音色、曲式结构,用动作来表示时,就必须要有想象力才能做到,甚至因为声音的非定量性和多解性。动作的反应完全有更大的自由度去表现,这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变化的。许多音乐教师在理论上同意音乐教育要培养幼儿想象力,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代幼儿的思考。



3 协调能力的培养。声势活动要调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对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重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既能各自独立,又能相互协调的能力。如:幼儿左手匀速地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那么,若在教学中加入声势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协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是耳、脑、眼、手等多位一体地敏锐地联系起来对音响的内在感受。利用声势活动是教授音乐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发幼儿音乐感,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基本能力。如创造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分析力、集中力和感受力等,比坐着听坐着唱教学效果要好得多,笔者认为应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积极倡导声势活动训练,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b6224cde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