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成为战疫情刺激经济一剂良药的原因——玉名(1)

2022-05-25 12:1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基建成为战疫情刺激经济一剂良药的原因——玉名(1)》,欢迎阅读!
一剂,基建,疫情,良药,刺激
新基建成为战疫情刺激经济一剂良药的原因

——玉名

如今是经济差的时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新冠肺炎让全球都“乱套”了,而中国能在2个月内快速控制疫情,体现了强大的实力,人民币资产成为了避风港。中国能否借机强势复苏,引领全球经济,被寄予厚望,如今政策是空前地、全力支持经济的,尤其是几个重要省市基建计划叠加起来已经超过30万亿元,新基建是一剂良药吗?新基建,究竟为何物,相比于老基建具有哪些优势?做一个整体的梳理。

单纯降息效果差,有效刺激经济才是关键

进入到3月份,在中国各地的新冠肺炎转入“零增长”之际,境外的疫情却开始在各国爆发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了恐慌。而A股变得坚挺起来,这背后的因素有两个:第一,源于过去十年,欧美股市处于牛市,如今点位较高,A股则是震荡市,点位较低;还有中国的疫情控制良好,一天比一天好;国外却刚刚开始,甚至有恶化的迹象,这两点导致了中外股市走势的不同。

第二,应对疫情的手法不同。国外各大央行,基本上都是采取了降息的策略,尤其是美联储,没等到3.17-18日的议息会议,在3月初就紧急降息了,但结果美国股市并不领情,依然大跌,因为初期疫情因素的未知,对于经济影响的未知才是让市场最迷茫的。因此,单纯降息、降准是利好,但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政策,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完全消除恐慌。

与之不同的是,面对疫情,中国央行并没有动用利率等货币工具进行大水漫灌,而是精准灌溉(通过MLF影响LPR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变相降息;定向降准扩大中小城商行的服务容量,同时在应对疫情的情况下投放定向贷款,市场不缺钱)。所以,我国央行并不是没有动作,而是不需要像国外那样,盲目动用货币工具。

2月中旬到3月上旬的20天里,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4次提及“新基建”频率可谓史无前例。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传统经济目的是为了让GDP好看,但如今新基建,是以民经济为主,与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更容易被接受,能有针对性地刺激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此基建非彼基建行情,新基建有大内涵

历史上,“搞基建”似乎成为稳经济的政策必选项。尽管疫情对地方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多地都明确表示,经济增长的惯性和韧性仍然存在,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地政府都提出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近期,中央多部委陆续推出政策、加速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审批速度,鼓励新投资项目利落地。同时,北京、福建、河南、云南、江苏等多地发布2020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基建投资则是重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总投资额已经超30亿元。

由此不少人就高呼,难道这是2008年的4万亿元投资又来了?实际上,在2015年之前,GDP刺激手法就是基建,只要房地产拉高上去,困难就解决了,2008年是典型),超发货币,资金泛滥推高楼市,刺激经济,但2015年股市的资金杠杆牛市断裂之后,已经明白继续这种大水漫灌的风险非常大,而且对经济刺激越来越小,必须要调整结构,所以,哪GDP破六,管理层依然有较高容忍度,因为这是为了未来经济高速发展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从2019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开始,就已经不是传统基建领域项目,类似智能停车,冷链物流等补短板民生工程当时也是引发了类似五洋停车、海容冷链


等个股反弹。包括很多人都认为“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就不行了,这些都是股民“想当然”了,并没有真正去研究政策本身。

包括2020年这一次和传统基建也是不同的,是5G通信网络建设、物流体系升级改造建设等“新基建”如根据运营商目前部署目标显示,中国移动2020年底5G基站数达到30万个的目标不变,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力争前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25万座基站的建设目标。所以,尽管都是“基建”,背后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再也不是以前的“铁路、公路、桥梁”等传统模式(俗称铁公基),而是“补短板”“新基建”等。

所谓新基建,是相对传统基建的一种说法,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最基础的是“补短板”,关注民生因素,棚改、危房改造、保障房、医疗体系等;然后拓展到节能、新能源素,光伏、垃圾发电、环保等;再往上就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物流体系等;更高层次就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经济的必要构成。所以,并不能说新基建就能离开传统的水泥、建材,但也不能说基建就是搞房地产,就是2008年再现,两者都是过于片面了。

“新基建”具有精准性,有效解决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复工推迟,导致2月各项经济数据创纪录的新低,与此同时,回顾历史上几次经济出现问题时,都有一些共同点,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曾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也曾推出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这里面的原因是大兴土木可以快速拉动GDP但后遗症也是巨大的,比如说铁路网、公路建设等是一种大水漫灌现象,但很多地区并没有那么大的车流量,一些基础设施是闲置的,导致一些浪费的情况。

“新基建”则不同,其本身就需要一定经济基础支持,如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是国家大力发展的, 而类似智能停车、冷链物流等也是需要一定的基础,在大城市中,尤其是老旧小区停车难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但三四线城市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这是有针对性的解决民生问题,不是大水漫灌;冷链物流是随着新零售等行业兴起,带来的新需求,因此,我们看到经济发展地区有他们的基建需求;一些欠发展地区有他们需要的基建,比如5G网络通信、特高压电网输送,光伏、新能源等。 经济增长靠“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外贸,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成为第一大构成,而疫情之后,我们看到尽管人们出行少了,但购物能力并不差,尤其是新零售的延展让人们更为便利了。在去年做过一次专题文章Costco与阿里,哪一个是新零售的核心模式?这些方面给出答案》是关于新零售的,最初的时候我们真的很难讲述什么是新零售,而当马云收购了饿了么、高鑫零售、大润发、盒马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新零售雏形雏形了,那就是“一小时配送圈”

在疫情管控周期中,各小区封闭管理,人们减少出行,而这时候网购电商平台的“一小时达”就非常方便了,其还从生鲜品类扩展到了其他品类,从垂直孵化业务扩展到了第三方商家的业务,人们不需要囤货式购物,甚至比自己去超市还方便,需要的物品无接触地直接到家。为了这样的便利,那么城市本身就需要有类似这样的新基建,包括这对于智能快递箱、物流配送、仓储等都有了新的需求。

表面上看,似乎新基建是在通过投资拉动经济但如果细想就不同了,其目的还是刺激消费。包括5G网络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加速的不仅是5G手机和相关产业链的消费需求,更是拉动了类似物联网等一系列智能产品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与传统基建的不同,具有包容性,新基建和区域经济布局的协同规划,以新基建的赋能作用拉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都市圈的快速形成,以人流、物流的新型汇集与链接形成新的发展势能。


从股民角度,“新基建”并不新

尽管是“新基建”,但对于股民角度并不新,一方面我们看到其与传统基建是有重合部分的,类似水泥、重卡、机械等行业是持续受益的,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三一重工等都是行业龙头,始终是机构投资者扎堆持有,有的甚至创了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无论是5G,还是人工智能领域,早就是股市从2018年贸易因素导致的国产替代潮之后,市场反复炒作的品种和热点,所以市场对于新基建有热情,却并不是之前那种“大水漫灌式”的爆炒,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过程,尤其是最终新基建拉动的是经济实体更多实实在在的因素。所以,对股民来说,也不要过分追求新概念。

还有在2019年末总结市场时,也提到了一点,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冶等八只中字头基建央企,集体破净资产,这背后显然是有一些因素是值得思考的。虽然市场集中炒科技股,让这些品种有所冷落,但从股市角度,这些个股已经是有价值洼地了,所以20203月份开始,市场炒作基建股,也是与资金风险偏好下降,挖掘安全边际较高的品种有关系。股民对此应该有理性的看法,或者说需要一个更长期的眼光看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62ed81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