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酒与文学》,欢迎阅读!
酒与文学
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与高度发展的酿酒业和饮酒习俗相结合,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酒文化,远从世界最古老的典籍--殷墟甲骨文字开始,酒就如血液一般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涓涓流淌。随着历史的发展,酒与文学的缘分更深,许多诗人以酒作诗,以诗歌酒,诗酒同风;而每一种美酒背后都会跟一串美妙的传说故事,成为我们小说家写作的素材;诗与典故也有着极深的缘分;借酒喻理,意在酒外,于是酒与警句的关系日益亲密;而作为饮酒行酒令的文化形式更与文学紧密联系。酒与文学的关系被人称为,酒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辅助剂。
酒与诗歌。在我过的诗歌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酒的影子,到处都可以闻到酒的醇香。有人作了如此的假设;如果没有酒,陶渊明不能安享田园之乐,李牧文章不会上天入地…….。自古以来诗酒同风众所周知。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以酒为主题的篇章,如其中提出的"醉酒饱德"观点,认为君子当醉而不失态,当醉而不损德,这可谓我国酒文化的起源。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诗人以酒酿诗,以诗唱酒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而且由于发醇诗歌的"酒母"不同,每个诗人酿出来的诗,亦同我国名目繁多的美酒那样,有千家风味、万种情调,令人叹为观止。譬如:晋代陶渊明的"田园诗酒",闲适而怡琰,又不乏酒的清芬;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酒",是大漠里悲壮的豪情与欢歌;李白的"浪漫诗酒",融旷达与豪放于一炉,映照出一个"醉魂归入极"、"啸傲御座侧"的自由、奔放的不羁性格;与李白同为"唐诗双壁"的杜甫,酿的大多是"民间诗酒",与绍兴花雕一般,醇香中略带苦涩之味,大多是因为渗透了他上悯国难、下通民穷的一片苦心之故……。
唐宋年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酒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唐宋诗歌大多与酒有关联,其代表人物当推"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素有"酒星魂"、"酒圣"、"酒仙"之称。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历来被认为是传神之笔。而我们翻翻李白的诗集,就发现他生活酒诗同乐的情趣。譬如:"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等等。真可谓诗酒风流,难怪郭沫若言:"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的确,李白的死极富浪漫情调: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溺死。杜甫是以酒愁见长的,他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制阶级与贫苦人民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从而赋予酒文化更深层的内涵。
宋代欧阳修,自称"醉翁"。他的"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换长条落香雪";"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花落春寂寂"。都传为佳话,更可贵的是他不仅爱喝酒,且喜酿酒,他写的一篇《酒经》的文章,寥寥数字,由制饼曲以至酿酒,无不备述,与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很相似。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名篇中也有不少带"酒味"的佳品。例如:早期的《如梦令》、《醉花阴》等词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等,显示一个封建贵族闺秀休闲、风雅、多愁善感的生活的品饮。南渡以后,国破人亡,境遇孤苦,酒樽也满蘸哀愁凄情,如《声声慢》中有"寻寻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句子。在古代妇女善饮而善写酒意酒情的,李清照恐怕是代表人物了。而陆游的《红楼吹笛饮醉大醉中作》诗想象力丰富、艺术手法之夸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堪称历代酒诗文学之冠。总之,诗人借着一壶酒,超脱现实,酣醉其中,诗兴勃发,浮想联翩,平添了诸多真情与童心,以至于能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交融一起,创作了唯美的小品和豪迈的长歌。
酒与典故。中国有关酒的典故很多。有些典故甚至演绎成了酒名。譬如"不拜将军",据说"不拜将军"在晋代时是指偷来的酒。此说出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钟会偷酒的故事。此外,历史上著名的"貂裘换酒"讲的就是晋阮孚纵酒浪饮,"尝以金貂换酒"两遭弹劾均为元帝宽恕,终改前非佐成大业。汉朝的"灌夫骂座",写的是汉武帝时大夫灌夫与丞相田纷有隙,一次灌夫敬酒不成便借酒发疯,痛骂田纷的故事。
酒的典故为我们研究酒文化打开一个明亮的天窗,丰富了我国酒文化的内容,使其更加悠远、神奇。
酒与小说。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许多小说有关于酒的情节。譬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酒狂》的故事,写缪永定酗酒死了,在阴司仍嗜酒如命,喝得酩酊大醉,"顿忘其死。"靠了阴司里当酒店老板的舅舅行贿,得以复生,且缪永定还阳后,又因为花钱买酒喝而舍不得给阴司里的舅舅花几两银子买纸钱,最后又被揪回阴司。除此之外另一篇《酒友》, 描述了一段关于酒的友情,其结局让青年的生命早去阴间以解脱人世的悲惨,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现代文学作品中,以酒言情或已酒铺垫的情节描写更是数不胜数。酒启发了我国文学家的思维,点燃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使中国小说文苑韵味非凡。
酒与文学的关系还表现在酒与警句,如"酒外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等,借酒喻理,意在酒外,读后使人回味无穷。
酒启发文学创作的灵感,文学记叙了酒的灵动之力,酒不仅满足人生理上的陶醉,也满足人精神上的陶醉,难怪爱酒的文人在"酒文"中寄托了极其微妙的感情,并叙之以文,歌颂这位太阳神子--酒。诚如胡山源先生所说,"酒是好文字,我读着它们,真有些口角六涎,在不知不觉间,我就真正知道了酒"。善饮者以实践获酒趣;不善者借文学品酒趣,各思其道,酒趣无穷哉!
酒与美学
酒,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系中,具有与"美女"(仕女)同等的审美价值。所以,中华美酒历来都追求和谐、幽雅、柔和、细腻的审美品格,从而显示出中华美酒的一般审美价值,并以次在世界商品美学酒品审美中独树一帜。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事物的美,从它的系统构成性方面看,都包含两个基本层次:一是外在节律形式本身;二是内在"自然向人生成"的肯定性意蕴。所谓外在节律形式本身,是说大千世界,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力度、气势]节奏和旋律。这些现出一定秩序结构的运动形式,便是节奏形式。在酒上体现在酒的意境美、诗美及艺术的灵性美,所谓"自然向人生成"的肯定性意蕴,是说世间万物,最终是朝人的本质生长前进的。事物只要表现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也就有了"自然向人生成"的肯定性意蕴,该事物也就是美的了。表现在酒上的是其个性美、结构美。以此来审视酒品,那么他以"美"的灵魂的独特的艺术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人们最常说的二字"品酒"中的"品"就充分表明人们对酒是作为一种艺术品去欣赏、感受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深有味"。又深刻地揭示出酒中的"深味"、诗意、美境,使之与诗中酒、史中酒内外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完整的研究酒文化中酒美本身。酒的结构美、个性美、意境美构成"酒内"文化的精华。
结构美,就是构成酒的各种成分,各层次之间的统一性、平衡性、协调性、自然性。对于美酒来是说,香与味的协调平衡是其成功的基点。譬如,西凤酒"不上头、不上喉,回味愉快",一向被世人赞为"三绝",正是这种香与味协调平衡的突出体现。西风酒典型风味特征中的"醇香秀雅"就是指西凤酒的香与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幽雅协调,西风酒属于大曲酒,它是酒香、酯香、曲香、糟香等多种香气的复合。一种美酒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决定了它奇特的微量成分结构。经过应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全面剖析,已经查出的影响美酒主要香气微量成份就达104种,并对其中的74种微量成份有了定量分析,这样丰富的香气微量成份就构成了美酒特殊的香型。
酒味本身具有酸、甜、苦、涩、辣、杂等之分。但它给人感觉也总是复合之味,综合之感。这些味觉的美感在西凤酒中非常突出。譬如人们常说的西凤酒"诸味协调"。就是说西风酒酸、甜、苦、辣、香五味具全,均匀、平衡、即酸而不涩、甜而不腻、苦而不粘、辣不呛喉、香不刺鼻、饮后回甘,达到诸味浑然一体,非常协调统一的境界。总之,一种酒的独特的典型风味及其结构美,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经过几千年发展、完善、精益求精的独特传统工艺。
个性美。风格、典型、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是美的灵魂,也是各种酒的生命和灵魂。在全国名酒中,就好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脾气一样,也属于自己的"个性"、"风格"。这种"个性"、"风格"在酒界就叫做"香型"。各类名酒都是以其酸、甜、苦、辣、香等诸味协调统一而独树一帜于酒林中,展现自己丰富的个性美。
意境美。酒是劳动者从天然事物中凝酿而成,具有人的灵性与天地的灵性的结晶。品酒,首先是通过各种感官给人一种风味综合感,这是领略酒内在形式上的美,然后随着人们艺术修养的不同,才能超过酒的风味本身,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酒诗、酒文、酒饰、饮酒环境、佐酒方式等等美的外在形式,达到对美体的整体美感效应,妙趣无穷,时空无限。
味可知文,一个酒缘于一个地域的文化熏陶,或许可以说,酒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喝一方酒。酒中柔和了造酒者的性格与信仰。譬如:西凤酒产于八百里秦川的西部,渭北平原之上,这里的人民淳厚朴实,性格坦荡豪放,因而传统的西凤酒也是度高味厚、质朴而浓烈。
当然,风味美也具有时代性。酒的风味和品种,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而不断变换着主题。有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系列化发展:从包装一般向精美发展;产品质量不断精益求精,给人一种美感开拓自己在文化领域的疆域,并在其不断发展中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适应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2fb5f8941ea76e58fa04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