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分八派

2023-12-19 13:20: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分八派》,欢迎阅读!
儒分八派
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形成的八个学派。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式之儒。"从《论语》看,孔子思想具有博大而多面性的特点,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的理解难免各执一端,而儒家和墨家同是当世之显学,所以,韩非认为:"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据《荀子·非十二子》记载,在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家一方面同其他学派激烈论争,另一方面自己内部各派争论也十分尖锐,"孙氏之儒"的荀子,甚至批评子思和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儒家八派正是儒家内、外论争发展的结果。

战国时期以孔子弟子子张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子张是孔子门下最著名学生之一。《论语》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张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间困";他秉性虽孤僻偏激("师也辟",但为人宽容大度,勤学好问,经常同孔子讨论问题,向孔子"问干禄""问行""问仁""问政""问明""问十世可知""问善人之道""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问何如斯可以从政"。孔子死后,便成为儒家八派之一。子张之儒在道德伦理方面,明确反"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提倡"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语·子张》)的理想人格。《荀子·非十二子》严厉批评子张之儒为"贱儒",但未列出其根据。近人郭沫若从子张与孔子问对的资料中得出"子张氏的后学们似乎更和墨家接近"。不过从时间上看来,墨子应比子张迟,应说"墨翟受了子张的影响"(见《儒家八派的批评》

战国时期以孔子之孙子思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郑云注:"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礼记正义》卷五十二《中庸》据此,子思毕生主要继承、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把儒家道德范畴""这一精神实体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他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其思想被孟子进一步发展,《荀子·非十二子》称"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儒受而传之",表明"子思之儒""孟氏之儒"两派实属一系,后世称为"思孟学"。对宋明理学"心性"之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以孔子弟子颜回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这一学派虽未有典籍存世,但从《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的有关颜回的记载,可见其概。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被孔子及后世列为"四科"中的"德行"第一、七十二贤之首,尊为"复圣"。颜回谦恭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间被困于野,粮绝七日,弟子饥馁皆病,"不得行"而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衰"当子路等对此一时产生怀疑时,只有颜回能以理解,认为"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是有国者之丑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赞其德行与学问,引为自己唯一的同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据此可以推知,颜回及其学派最主要的特点是,安贫乐道,特别下功夫实践孔子的仁德思想。他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得到孔子"其心三月不违"的肯定,而他却始终以"无伐善,无施劳"(不夸耀自己)为平生志愿(《公治长》。这种道德精神,便成为尔后宋明理学家所追求的"孔颜乐处"

战国时期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主要发展了孔子关于""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政治思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以人性本善的"四端"说和"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天人合一论,为仁政学说提供论证,从而把孔子思想发展到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唐代韩愈把孟子看作孔子儒家"道统"的真正继承者;北宋时,《孟


子》一书上升为经,被列为《九经》,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中庸》《大学》合并称为《四书》,从而确立了《孟子》的经典地位。近有学者认为,"子思之儒""孟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应该只是一系(参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 战国时期以孔子弟子漆雕开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这一学派未有典籍存世,仅从史书有关漆雕开的记载,可见其概。《韩非子·显学》把"漆雕氏之儒"列入儒家八派之一,称:"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藏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论衡·性》记载:"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世硕)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依此,近人研究认为:1)漆雕开不愿做官,任侠好勇,属孔门任侠一派。2这一派主张人性"有善有恶"论。3)宓子贱、世硕、公孙尼子等都是这一派的主要成员,他们同漆雕开均有著作录于《汉志》"儒家"类中,可惜皆失传。《孟子·公孙丑上》称善于"养勇"的北宫黝,亦当属"漆雕氏之儒"(参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蒙文通《古学甄微·漆雕之儒考》(陈俊民)

战国时期以仲良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韩非子·显学》述孔子死后"儒分为八"中列入"仲良氏之儒",但这一学派无可考。一说为《孟子·滕文公上》所载陈良一派:"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一说为汉代人辑《小戴礼·檀弓上》所载仲梁子一派:"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又《毛诗传》引有仲梁子语,认为仲梁子亦传《诗》,而《毛诗》源自子夏,所以这一学派乃兼有曾子、子夏二家之学(参见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显学》校注) 战国时期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荀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著述后世名为《荀子》。荀子继承孔子治学传统,善为《易》《诗》《礼》《春秋》,批判地总结了在他以前的诸子各派学说,特别提出了孟子的性善、王道之"",首创"人之性恶,其善者伪"的性恶论和"明于天下之分"的朴素唯物论,倡言礼法兼治、王霸并用,义利兼顾之说。这同思孟学派迥然异趣,和被奉为儒家正宗的孔孟之道亦格格不入;但荀子其人其学及其学生李斯、韩非均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战国时期以乐正氏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韩非子·显学》述孔子后"儒学为八"中列入"乐正氏之儒",但这一学派无可考。一说乐正氏即孟子弟子乐正克,当属思孟一系(参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一说乐正氏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当属传曾子学一系(参见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显学》校注)

指以子思与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孟子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二人确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但思想上如何一脉相承从而共同形成为一个学派,学术界意见不一。有的根据《荀子·非十二子》的说法,"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轲和之",认为思孟学派的思想核心为五行说。有的根据宋儒的说法,认为《中庸》为子思所作,其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等观点,为孟子所继承,发展为一种以道德修养为中心的心性之学。此外,有些学者则根据史料考辨,认为荀子所说的五行难以确指,《中庸》与《孟子》书中并无五行思想,加上《中庸》是否为子思所作,疑难多而论据少,从而断言先秦不存在有所谓思孟学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252d4bcf84b9d528ea7a3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