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诗导学案

2022-09-28 05:16: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懂古诗导学案》,欢迎阅读!
古诗
滑县实验学校高中2015 高二课时学案

学科 语文_班级 姓名__________ 使用时间_ __ _ 编号16011005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主备 耿保明



--如何读懂古典诗歌 审核

语文

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学习目标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3、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学生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三、古诗词特点:凝练含蓄言简意丰。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读诗思路补充省略!还原语序整合句意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谢冕教授提出了“泡、找、进、猜、补”五字法鉴赏古诗。 怎样才算读懂? (一)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情)

1)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



判断并调整下列诗句语序 :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1

2)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学生笔记 等,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寻隐者不遇》 问: 【我的疑问】 贾岛 答: 松下问童子, 问: 言师采药去。 答: 只在此山中, 问: 云深不知处。 答: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寓问于答的方 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 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 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去完善。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 句子。

从下面两句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意象、结构、题材、修辞手法等)

1.品标题 举纲张目 5.析意象 探究情感 看作者 知人论世 6.审结构 写景抒情 读注解 把握背景 7.晓题材 诗歌类别

4.译内容 疏通大意 8.明修辞 深挖内涵

四、小试身手:

1)品标题 举纲张目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2

2. 3.
学生笔记

【课堂合作探究】

2)看作者 知人论世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与品质?



(3)读注解 把握背景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迟日,即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

(4)析意象 探究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找出诗中的具体意象,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堂测试】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 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3





学生笔记

六【小结】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课后达标测试】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全国Ⅱ卷)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教师课后反思



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0ae5c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