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十五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害者承认受过同龄人的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中小学也笼罩着校园暴力的阴影。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花季”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面对不断发生的“花季暴力”案件,面对孩子们恐惧、孤单的眼神,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预防和正确处理校园暴力,这不仅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将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减少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的数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而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青少年属于弱势群体,对于外界实施的不法侵害抵御能力差,而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增加,会造成他们内心世界的恐慌,害怕到学校来,害怕受到暴力袭击,对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需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因此,一定要将学校园暴力不断增大的势头压下去,尽可能地减少和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发生,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和科研环境。
2.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从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整个社会的合力在上面勾画着关于成长的印记,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都可以在成人世界里找到相应的辐射源,如果在这期间,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歪曲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破坏他们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正确信仰,导致他们崇尚暴力,不劳而获,蔑视法律的错误观念。中小学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暴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由此产生了以暴制暴,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增长,受害人越来越多的不良后果,而受害人的不断增加,又会刺激暴力事件再次发生,这在社会学理论中称之为角色的转换。这样,在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在他们的精神上造成一种压抑感。而更进一步的危害表现在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上,频繁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里面就有一定的教唆作用,它给孩子强化了一种观念,使孩子认为,运用暴力就可以解决矛盾,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满足自尊。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校园暴力实施者都曾遭受到过暴力侵犯,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暴力事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的一个诱因。所以为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与控制中小学校园暴力刻不容缓。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校园暴力的国家。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暴力与犯罪调查”并将调查数据整理公开,研究者可以从数据分析中找出美国校园暴力的特点与走向。从总体上讲,美国校园暴力的特点和走向有以下几点: 1.从总体趋势来看,公立学校暴力发生率是逐渐下降的。2.暴力丛生,校园暴力分布不平衡。3.年级与校园暴力的相关。4.学校和学生所在地与校园暴力的相关。5.学校规模,学校类型与校园暴力的相关。6.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校园暴力的相关。
我国在校园暴力方面也有研究,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研究者对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进
行了调查和研究,认为我国校园暴力的特点归结为以下四点:1、性别与校园暴力存在着极大的相关。2、西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发生校园暴力。3.校园暴力在初中发生的概率最高。4、西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发生校园暴力。也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但更多的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粗层面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的确定
全校所有班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全校任课教师人人参与,初二年级班主任为重点研究人员。
五、课题的理论界定
校园暴力,也叫做学校暴力,是一个全称的概念,应包括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蓄意对身心,财产造成伤害或者威胁的行为。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六、课题研究目标
1.最大限度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而安全的校园成长环境。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七、课题研究内容
1.调查“校园暴力”的成因、特点、学生的对“校园暴力”情感反应。 2.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的用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学生的暴力倾向。
八、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收集中国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内对于校园暴力现状,建设我国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机制的观点,以及美国、欧洲、台湾在暴力解决方面的政策法规等措施。
二、比较分析法:鉴于本研究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对当前对校园暴力研究比较深入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等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校园暴力研究状况和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找共同点,并参照构建我国“无暴力校园”的法律保护框架。
三、案例分析法:本研究查阅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案例,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对策的论述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四、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校园暴力的现状,处理方式以及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等,力图从中找到校园暴力的特点,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以及相关处理的不足。 九、课题研究后成果形成 1.观摩课
2.实验研究报告 3.系列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有的将根据不同需要综合运用调查法、分析比较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及有关文献法等。
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课题组人员的确定和分工;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校园暴力现状调查分析;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有关心理学、教育学。
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全体班主任全面铺开教研实验,各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边探索边总结预防校园暴力的经验,并反复验证。并在年级组和全校举行交流,取得初步成果。
第四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教师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实践材料,修正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进行经验推广。
第五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教师进一步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实践材料,总结出一套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经验。 第六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成果。 十一、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当今时代,校园暴力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有蔓延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中一颗亟待治理的毒瘤;另外,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6ec7283f01dc281e43af0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