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冲突文章

2022-09-13 08:13:0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伴冲突文章》,欢迎阅读!
同伴,冲突,文章
同伴冲突

一、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或心理发展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良同伴关系会引起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二、 同伴冲突

同伴冲突(peer conflicts)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交往形式,它在儿童的早期已出现,并且伴随个体发展持续终生,是同龄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排斥、敌视和侵犯。

三、同伴冲突的表现

青少年冲突包括很多方面[3],具体表现:宿舍作息冲突、物品使用冲突、对某一同学的行为看不惯、对方态度或行为损伤自尊等。 四、同伴冲突的形成原因

引发中学生同伴冲突的事件类型主要包括对物品的控制、社会的控制、现象或信念的争执三类[2]。在生活及学习活动中,中学生常因教室或宿舍中对物品的控制而引发冲突,如,物品的借用、物理空间的占用等问题;社会控制方面的矛盾常发生在班级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主要表现为班干部与一般同学之间的冲突、群体核心人物与成员的冲突、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等;现象或信念的争执则是由于对某一件事或某一同学看不惯而引发的嫉妒、排挤、欺负、挑衅


等矛盾。

(一)自身发展的不完善

皮亚杰认为个体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既不源于主体,也不源于客体,而是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于外因来说,内因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依存,然而,认知发展是一个更为基本的过程。中学阶段,学生开始出现“成人感”自我意识的发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自我关注过多,表现为自我

心,尤其在“6+1”的家庭模式下,使得一些学生表现出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行为特点,很少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容易引发冲突问题。中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带有较 多的感性色彩,遇到问题时往往从自我愿望出发,缺乏对具体情境的考虑,表现出不成熟性。情感体验激动而不深刻,多因小的问题引发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破裂。此外,个体冲突特点受个体道德发展 水平制约,一小部分学生不良的道德品质,如自私、不负责任、欺负、侮辱等,往往成为校园冲突的直接原因。 (二)个体差异的影响

个体差异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生理、心理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的气质、性格和能力,另一方面受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范式。中学生受不同的教育背景、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表现不尽相同。当同伴之间物理距离缩小时,生 活、学习在一个班级体中的中学生难免因为差异引发冲突问题,给中学生的人际互动带来了挑战,容易产生信念上的争执与社会行为上的干扰,进而引发冲突问题。 (三)社会教育的缺失

在我国现有的人才选拔机制下,中小学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学生知识及技能的形成,对个体社会化水平关注不足,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普遍存在。有研究指出,缺乏应对同伴冲突的能力,可能使个体成为校园的欺负者或被欺负者,从而处于危险的社交地位[3] (四)青少年个性的不完善。

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高涨,情绪波动较大;往往对朋友要求苛刻,要求别人时时事事顺从自己。 (五)角色差异引发的冲突。

在不同群体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尽管他们行为的总体目标一致,但由于对任务目标的理解有偏差和缺乏沟通。第三,缺乏人际交往技能。青年学生待人真诚、友善,但有时由于方法不当,不能把握好“度”,结果事与愿违,甚至诱发冲突。第四,不良道德及心理品质引发的冲突。第五,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引发冲突。 五、解决措施

1 开展学校教育,完善中学生人格,使学生能够以尊重、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当同伴之间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6dd92dd856a561253d36f2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