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考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晚唐体有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人,典型的宋诗。 11、简斋体:即指陈与尊崇对象为贾岛、姚合,多写山野闲逸情义的诗。陈与义号简斋,江西诗派的“三宗”趣,以锤炼字句为能。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之一,著有《简斋集》。其诗学杜甫,又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着受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他虽也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重视句法,造语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诗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派成规,能突破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以直致、浅语入要有三派:一是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是李诗,去繁缛,尚简洁,注重白描和诗歌的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恢弘圆融,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为当时诗坛新添一格。他的诗歌被称为“简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斋体”,对宋诗发展作出了贡献。
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12、“活法”说:吕本中早年依傍黄庭坚和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陈师道,学其瘦硬诗风,后学李白、苏轼,闲情逸趣。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风格趋于自然,所谓“活法医”说,即是他2、西昆诗派: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江西诗派以奇峭诗歌流派。当时一批文人奉命编撰《册府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体。疏畅自然补救其弊;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个束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他们缚。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典,人们称这个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为文坛领袖。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夺胎换骨:是黄庭坚提出的作诗之法。黄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庭坚力倡“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意在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用典方面力求创新,即就是成黄故字面上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再求新意。“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从代诗风。人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本质上看,它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授用前人之语而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力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避常规用滥的俗典,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发挥,营造新的意境。 14、“富贵词人”: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即指北宋初期著名词人晏殊。他一生居显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宦要职,有“太平宰相”之称,但其在政治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上无大建树,而以词传名。他一生生活优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裕,生活态度雍容闲雅。其词多祝寿、咏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物和歌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的消遣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之作,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一点春花秋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月的闲愁来吟咏,虽无镂金错彩的刻意藻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饰,但掩盖不住其骨子里的富贵之气,总神。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体而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的窠臼,称王荆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故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
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南渡词人:即指北宋灭亡后,由北宋逃到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南宋的词人。其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朱敦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儒。他们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在北宋都句”。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有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并且都已是稍有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名气的词人。靖康之变以后,他们也被迫年的诗歌创作。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南渡,由于政局的剧变,国破家亡,漂泊句”。
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6、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发而为词,多有凄苦的哀叹和深沉的感伤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词风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习惯把宋室南渡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后由北入南的词作家们称南流词人。 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 “周情柳思”:柳永一生辗转于各大都会,清旷闲逸。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出入于歌楼洒馆,多有眠花宿柳、浅斟低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唱的生活体验,故情词在其词作中占有极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大比重,而其中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欲渲泄的艳情之作。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与柳永很相似,早年词以写男女艳情为主。7、山谷诗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由于多写儿女之情,尽管词中无柳词中那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些淫词荡语,但后人还是往往把他和柳永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相提并论,南宋末期的张炎就屡用“周情柳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求生避熟,思”来代指他们的艳情词,亦泛指艳情。 求雅脱俗。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8、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朱希真体”:朱敦儒字希真,南流后过了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七年漂泊生活,晚年被迫隐居,常放浪于中首倡。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词,多歌唱师道、陈与义 。
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江西诗派:黄庭坚在世是,已有不少诗人深藏忧怨,有较浓的虚无思想色彩。其词追随其后,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派”一说。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逸自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这种在《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色,被称为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朱希真体”。又因其词集为《樵歌》,故亦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图称之为“樵歌体”。
中所列人物并非都是江西人,因黄庭坚是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江西人,图中所列均为他的追随者和与吕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本中关系密切的人,故称。可见此诗派的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
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后山体:即指陈师道的诗,陈师道号后山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居士,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著有《后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山集》。他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力求简省字句以摈弃华丽辞藻。其诗均为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异,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他的诗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幹、颖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他们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诚斋体:杨万里自号诚斋。他的诗歌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象新奇,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美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
功利派:是南宋中期文坛上的一个散文派别。这派作家以陈亮、叶适等为代表。他们继承南宋前期主战派与主和派激烈论争而产生的论辩文的传统,文章以评论时事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干预现实,讲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文章富于鼓动性、逻辑性和感染力,风格气势雄赡豪迈,近于东坡。被称为功利派。
道学派:是南宋中期文坛上的一个散文派别。这派作家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他们的文章主要是宣传儒家理学和道学家的文论思想;其中以吕祖谦为代表的一些人,论文既主颖以文贯道,又讲究章法,实为唐宋古文的嫡嗣和正宗。他们的文章语言畅达明快,平易简洁,多讲学之文和语录体,风格近于欧、曾。被称为道学派。 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 26、“二窗”: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墨者资讯,最新资讯 宋末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词人。张炎、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吴文英的影响。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又都是宋末元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称他们为“宋末元初四大家”。
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安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其成员大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场提失意的小吏。他们功名失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于江湖,靠献卖艺为生。他们或奔走于遏于公卿权贵之间,或招群结友于市井乡间,结诗社,推盟首,相互酬唱应和,自然形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后人以《江湖集》中诗人之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 国朝文派:在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诸宫调: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同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33、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墨者资讯,最新资讯
34、元曲四大家:指前期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 35、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36、元诗四家:指的是元代中期大德、延祐年间活跃于文坛的四位作家,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傒。他们均因有文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坛。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 是元代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
37、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38、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 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39、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成,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
40、四大传奇:指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均注有“元传奇”字样。至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本,以别于北杂剧。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 .故元后期的四部著名南戏被称为“四大传奇”。
41、台阁体:从永乐到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42、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讲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东阳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43、前后七子: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称“前七子”。至嘉靖、隆庆时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称“后七子”。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
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
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目的成就。 墨者资讯,最新资讯
“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45、竟陵派: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出来加以匡救。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桐城派: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向了极端。
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国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46、白苧派:嘉靖年间,昆曲兴起,梁辰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鱼不仅将昆曲运用于舞台创作,而且还用来谱写散曲。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 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苧》全用昆曲写成,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南散曲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喜用华美纤丽的辞藻写艳情,喜玩弄形式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翻新,它虽很快取代了北散曲的正宗地位,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但随着其迅速雅化和词化,逐渐疏远了它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 与世俗之间的紧密联系,元代散曲的自然、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 用琵琶、三弦伴朴实和率真豪放风格退化。南散曲的内容奏的讲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贫乏,形式浮艳导致了散曲趋于衰微 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47、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由说、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主,间有三言衬字。其作品多为长篇,每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本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中之人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弹词导文道统一。 48、晚明小品:“小品”一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近,语言上有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国音”和“土音”之分。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讲唱文学。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边时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不专指某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晚明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中时事。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在乾隆初年,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普遍流行起来。公安三袁、陈继儒、王思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任、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名的小品文作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弟书。 红学:《红楼梦》问世之后,很快58、神韵说:清代前期,创始者诗坛权威吸引了社会上的广大读者,流布极广。从人物王 “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嘉庆、道光年间开始,一部分文开始对《红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诗楼梦》进行评论,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言学问,叫做“红学”。“五四”之前,人们多从而加强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用传统的观点和方法评论《红楼梦》,被称59、格调说:创始者清中叶的沈德潜,不为“旧红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评点派和索引派,而王国维的《 红楼梦评论》则具满于王士祯“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所握有划时代意义:“五四”之后,“新红学”崛上的虚无缥缈,提出了“格调说”对其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起,代表人物和著作有胡适的《红楼梦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新中国的红学研究进入了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当代阶段,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但仍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60、肌理说:创始者翁方纲既不满于王士 71、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以李玉为代表,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匡正。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二白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格。他们都来自社会的中下层,大多毕生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
从事戏剧创作,多写关注现实的政治剧和61、性灵说: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时事剧,他们既精通音律,又熟悉演艺优人,其剧作适合搬上舞台演出,具有较强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继承晚明以来的主的市民色彩。 72、形式派:是清初传情传统的,是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袁枚接过公案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奇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以李渔为代表。他们将讲求戏曲的娱乐功能和写作技巧作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性灵派的主要成最高目标。李渔的戏剧理论精僻地揭示了就在诗歌,与袁枚主张和诗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
戏剧艺术的内部规律,是中国古代戏曲理62、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论系统化的标志,而他的剧本创作很好地体现了其戏剧理论。 73、南洪北孔: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称。洪昇是钱塘人,有著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剧《桃花扇》传世。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清63、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 74、宋诗派:道光、咸丰之际,诗体也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发生了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甫及韩愈。“学宋”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这一诗派发展分三个时期;道光、咸丰之际为第一期,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程恩泽等首倡,何绍基等为重要人物;咸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丰、同治之际为第二期,曾国藩为其首领;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
光绪、宣统至民初为第三期,“同光体”为其代表。民国以膈,论者称这一诗派为“宋诗派”,或“宋诗运动”汉魏六朝诗派:道光、咸丰之际,湘人王闿运独树一帜,其论诗首尊“八代”,明言复古,其诗作亦刻意模仿。邓辅纶、高心夔为该派的两位主要作者。史称这一诗派为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当时此派诗名甚盛,但后之论者一致指认其“墨守古法”,甚至讥其为“假古董”,故在邓、高二位谢世之后此派即告衰微。 76、诗界革命:诗界革命——指发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这些作家主要有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他们试图以诗歌为工具,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提倡“我手与我心”,诗界革命尽管成就不高,但表现出一腔爱国主义民主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先导作用。
77、南社:南社与清末民初革命诗潮密不可分:革命诗之兴催动南社诞生,南社之立又为革命诗潮推波助澜。经过数年酝酿,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于苏州虎丘。以高旭、陈去病为主要创始人和领导核心。其寓意为“操南音不忘本”,实寓反抗北庭之意,其宗旨即“反抗满清”。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时间,南北爱国诗人、进步文士纷纷加盟,1916年时达千余人。这个具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报刊和文学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1917年因为同光体的态度不满,柳亚子与他人争执,南社几乎分裂。此后每况愈下,至五四后解体。 78、同光体:实为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这派诗人的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 79、中晚唐诗派: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樊增祥、易顺鼎有意学习晚唐诗,风格颇近晚唐温李一派,他们虽末特别宣称专宗中晚唐,却为人冠以中晚唐诗派称号。此派在清末民初即由兴而衰。比同光体更有力地证明了传统诗文流派在时代巨变中的无所适从。
湘乡派:曾国藩是咸同时期桐城文派的中兴缔造者,他对桐城文派的承续和改造,可谓适逢其时、因势利导、深中肯綮。桐城派的中兴既表现于曾国藩本人的创作中,也体现于曾门弟子对其古文理论的实践。曾文大体以学识宏能、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雄奇瑰伟为特色,在当时腾播人口,为其门弟子所膺服,其古文理论也成为衡文标准,造就一时风气。桐城派衰而复振,又因曾氏文自成一家而列籍湘乡,故有“湘乡派”之称。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和吴汝纶为主力。 墨者资讯,最新资讯
81、新文体:梁启超倡导文界革命,但比提出文界革命口号影响更大的是他本人的散文创作。至1902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正式提出“新文体”一词。这种“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介乎文白之间的文体;从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界限,将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富于逻辑性、富于鼓动性的长篇新体散文;从写法上说,是打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一切能用的、有用的古文、骈文、辞赋、佛典、语录、八股文、西学译文、日本文的词汇、句式、体制,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
82、狭邪小说: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即十九世纪四十至九十年代,有一批以狎优狎妓为题材的小说出现,鲁迅称之为“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其主要代表作有毗陵的《品花宝 》、魏秀仁的《花月痕》、俞达的《青楼梦》、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及张春帆的《九尾龟》等。
83、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并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重点论述了小说界革命之必要,指明小说界革命的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认为“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它适应了晚清社会文化与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促进了新小说的诞生和兴盛,取得了比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更大的成功
84、新小说:是相对于“旧小说”而言的,专门指拥护“小说界革命”的作者创作的各种类型、各种面貌的小说作品。其涵义有二:一是“使小说新”,即刷新小说,一新小说之面貌,一;一是指新面貌的、新样
式的新质小。前者是“小说界革命”的任务之一,后者即是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和主要结果。“新小说”五花八门,品类繁多,文白杂陈,雅俗共存,风格各异,显示了一代文人空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以政治小说、谴责小说和科学小说最为引人注目。 墨者资讯,最新资讯 85、谴责小说:他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鲁迅认为:嘉庆之后,内乱外患不断,有识之士呼吁维新与爱国。戊戌变法失败后,又有庚子赔款和义和团之变,人们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其他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代表作有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等。
86、科学小说:是清末“新小说”的又一重要类型。鲁迅指出科学小说可以“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并指导出科学小说创作的基本要则:“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错综其中间杂讥弹,亦复谭言徵中”其代表作有俞万春的《荡寇志》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6673ee9998fcc22bcd10d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