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在枝头已十分》,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春在枝头已十分
作者:骆玉明
来源:《小品文选刊》2014年第13期
禅宗史上有一个“磨砖作镜”的故事,说唐代马祖道一到南岳山般若寺怀让禅师那里修行,他把自己关在一个草庵里修习禅定,足不出户,苦苦用功。
怀让认为他的方法不对头,就拿了一块砖头在马祖的草庵门前死命地磨。
马祖被他吵得心烦,开了门问:“禅师,你磨砖要干什么?"怀让笑着说:“我磨砖是想做一面镜子。”马祖大觉奇怪:“磨砖哪能做成镜子呢?”怀让跟着说:“磨砖不能成镜,光是坐禅就能成佛吗?”
马祖一听,豁然醒悟,就拜在怀让的门下,后来成为禅宗的一代宗师。
磨砖的故事所要表述的道理,是禅宗的一个基本要旨:心外无佛,就是说每个人的心性就是佛性,成佛只在自悟本性。坐禅虽然也是修行的方式,但如果执迷于坐禅,反而可能找不到正确的路径。
唐代一位比丘尼写下的开悟诗,题名《寻春》,诗中用“寻春”比喻访道,描述了开悟的心灵经历,跟这个磨砖的故事有点相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在各种思想学说中,真理性的东西总是外于、高于我们而存在,人需要作出各种努力,提升自己,才能接近它、获取它。在这样的认识中,普通人被预设为较低级的存在。
那位“寻春”的比丘尼,开始也是向外探求,她不辞辛苦,四处奔走。但尽管“芒鞋踏遍岭头云”,走遍山山水水,她还是找不到那个“舂”。她失望了,疲惫了,无可奈何地回到她的住处。
为什么寻不到这个“春”呢?
因为在禅宗看来,世界的佛性和自心的佛性根本就是同一体,追求佛性不过是发现自我的“本来面目”。
只是人类的意识已经习惯于用对立的方法来看待万物,物我对立,善恶对立,是非对立,黑白对立,习惯了用概念代替和曲解实在的事物,习惯了在欲求的满足中体会“幸福”,因此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dcb7b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