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何年味越来越淡

2022-05-20 21:37: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节为何年味越来越淡》,欢迎阅读!
年味,越来越,春节,为何
春节为何年味越来越淡



春节为何年味越来越淡

现代化贺岁方式瓦解了传统过年

“年味越来越淡。”是每次年后被提及最多的话题。正如春晚歌曲《群发短信我不回》里的歌词一样“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我觉得太累。”除夕夜,似乎都在回短信、看春晚、刷微博中度过,但是除了这些现代的贺岁方式外,似乎很多的传统仪式都无声无息地消解了。

其实春节本身就是仪式的集合体,像祭祖、守岁、贴春联、邻里之间互道祝福、走亲访友、发红包等等。这些仪式不可偷懒,更不可省略,因为仪式本身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过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年味的淡化正是因为来自仪式感的弱化和物化。

如果有幸你在中国的乡土乡间过个年,便会感觉年味依旧如十年前、二十年前一样。但为何邻里之间拜年祝福的仪式在城市的小区、社区就进行不下去且消失了呢?这不应该拿城市化作为借口,这只是画地为牢的结果。想想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除了看春晚和发短信、偶尔发发微博之外,确无其他事情可做。这样的话,其实不是各家各户在过春节,而是春晚在帮我们过春节、本应该作为春节的主体却变为了春节的看客。

再说回到这些消散的仪式,大家逐渐的让他们消失是因为春节的这些仪式总是庄重而又繁琐的,但是仪式往往象征着一种承诺、宣誓、结束和启程。例如祭祖——最能代表春节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守岁——则是春节的核心。像贴春联这种最传统最简单的仪式,其实是现代城市,不是不贴就是贴一副春联不换,一劳永逸。

可以说,这些仪式正面临着物化的侵蚀,像发红包本是带来财气和喜气的举动,却在近年红包文化的异化中变了味道,连年水涨船


高的压岁钱俨然多了些送人情、还人情债的意味。而越来越后的钱包,俨然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一大负,甚至有人因为回家过年发红包压力过大而选择在外地过年,这多尴尬。

每年春节过后,面对着越来越淡的年味,总有会声音指出要保卫春节,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了一些仪式,自然就没有了节日的眉目,以致消失。

年味变淡与假期变少是否相关

中国的春节从腊月家庭大扫除开始,到准备年货,全家团聚,走亲访友,到元宵节心安年完,原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外出的人,基本无法正常享受这个过年的传统过程。中国幅员辽阔,人员流动性大,很多老百姓一年回家一次与家人团聚,三天时间,除去往返路上的时间,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时间极其短暂,7天的法定假期明显与民俗的需求和国民的需求相距甚远,这就是国民对春节假期一直热切关注呼吁延长的原因。

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传统且最隆重的节日,像候鸟一样,是一次国人口大迁移。但现在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跟假期太短不无关系,大家都觉得时间太紧张了,回不回去关系不大,人情变得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之假放得也很奇怪,节前大年三十赶不上年夜饭,节后赶不上元宵节。其实有关部门应该多多考量的,是研究如何适当延长春节法定假期,这才是真正的民意。而不是搞这种从三十放到初七还是初一到初八的无聊的调查,这种调查基本毫无意义,至少毫无新意。

中国传统过春节的文化哪去了

过完了春节七天长假,在同事间一声声“过年好”的问候中,忙碌的一年又开始了。对于这个刚刚过去的春节,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年味”越来越淡,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堪称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但一位老北京却说:“文化活动多是多,但普通老百姓看得起吗?一张票少说也要百元左右,一家几口看一场演出,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再说了,过去过年看得都是传统戏,像什么《打金


枝》《花为媒》《柜中缘》等等,又便宜又喜庆。看看现在的新年演出,大部分是西洋戏,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都到哪里去了?” 家住外地的陈先生说:“记得小时候,过年时村村都要唱大戏,并且一唱就是好几天,全村的人都可以免费去看。很多人与其说是去看戏,倒不如说是去看人凑热闹,但现在村里组织唱戏的越来越少了。”

文学杂志社工作的王女士的话更值得深思,她说:“我小时候最爱看郑渊洁的童话小说《皮皮鲁与鲁西西奇遇记》,记得皮皮鲁是坐着‘钻天猴儿’上天的。那是一种专给小孩们玩儿的、威力极小的花炮,后边拖着一根植物秸秆做成的尾巴,点燃后像小火箭一样直钻天空。当时看到这一细节时,对作者的想像力真是感叹不已。但现在的孩子们看到这部童话,我想他们连知道什么是‘钻天猴儿’都不知道,因为很多城市都在搞禁放,许多供孩子们春节玩儿的小花炮在城市都看不到了。”

春节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标志。近些年来,我们追赶着世界发展的脚步,大踏步地前进着。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许许多多传统的东西在我们不屑的眼神中慢慢地丢失了。著名作家邓友梅说:“日本政府为保护和弘扬他们的传统艺术――歌舞伎,在招待外宾时都要请他们看歌舞伎演出,不管对方看懂看不懂,他们都按传统演。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很值得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cb7a9f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