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儒家、法家思想的斗争与融合》,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儒家、法家思想的斗争与融合
作者:黄祥芬
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7期
摘 要:春秋战国是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不同的阶级与阶层对社会变革发表看法,“诸子百家”应运而生。儒家、法家就是诸子百家的重要的思想派别,二者思想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历史的舞台上两家思想辩驳争论与融合发展并存,先秦以后的统治者大都将二者思想融合起来作为治国思想,二者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仍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当代中国仍可以汲取儒家、法家思想者符合时代发展的合理内核,让其服务于当代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儒家;法家;斗争;融合;当代价值 一、儒家、法家思想的辩驳与斗争 (一)儒家、法家思想在人性观上的差异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一般本质的思想观点,“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孔子对人性的基本设定,孟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学说,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在人先天所固有的本性中就具善的萌芽或幼芽。孟子说这些品德“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法家在人性论方面主张人性自私论,也可理解为“性恶论”,法家则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性都是自私的,都是追求利益的。追求利益在法家眼里不仅得到承认,而且受到公然的鼓励。
(二)儒家、法家思想在人生价值观上的差异
儒家在人生价值观方面是积极入世的。儒家人生的大道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明明德,止至善”的层次则在“格物,至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们常用‘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家思想,‘内圣’是通过道德修养使成为君子,‘外王’就是治国平天下。”儒家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倡导积极入世,报效国家。总而言之,儒家强调修身成人,“道德的实践是为了实现其社会功利价值,从而实现其内在精神价值,是内得与外施的统一”。 法家相比于儒家而言则显得更加极端,法家从人性好利的观点出发,认为人要在争名夺利中才能实现价值,名利的多少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尺度,故在人生价值观方面比儒家更深一层次地主张积极入世,追逐世间的名与利。 (三)儒家、法家思想在治国思想上的差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baa9e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