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教师随笔》,欢迎阅读!
小班教师随笔
10月份小班教师随笔:别插嘴,耐心听别人讲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今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起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通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10月份小班教师随笔:听故事
在一次即将吃中午饭前的半个小时,当幼儿把小手洗干净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过后一提问,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将这个故事重复讲了一遍,并要求过后谁也来当当小老师,在把听到的讲给同伴们听。结果,却令我很意外,请了两个听得专心的小朋友,讲得都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但我还是给予肯定评价,以一些倾向性语言暗示引导幼儿。例如:”杨__因为听得认真,一下子就能听出故事讲的主要资料,””你们看,王__讲得多好啊,是因为他听得认真,”等等。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孩子,又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我再次讲故事时,又给孩子们提出要求,孩子们听得比以前好多了。我相信教师要有耐心地慢慢培养,对有进步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奖励,慢慢会培养起孩子们的良好倾听习惯。
10月份小班教师随笔:给妈妈打电话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依赖性强,动不动就哭着找妈妈。还常常要求老师:“打个电话给妈妈,让妈妈早点来接我。”开始,我总是说:“妈妈不喜欢哭的孩子,你不哭,老师就去打电话。”这一招还真灵。可是提这种要求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便有些束手无策了。 一次在玩的时候,我想,何不利用玩具电话呢?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谁想妈妈了,
第 1 页 共 3 页
可以自己到老师这儿来给妈妈打电话。天真的孩子们便来到玩具电话前像模像样地拿起了电话:”喂,你是妈妈吗?妈妈,我今天上幼儿园没有哭,你早点来接我吧。“看到他们放下电话时那个兴奋颈儿,我也非常高兴。
小班的孩子善于想象,常把想象中的事情当作真事,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来引导他们,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宣泄和释放他们的情绪,并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交往,效果是很好的。
10月份小班教师随笔:我的小组我做主
午睡是一天之中,幼儿在园休息的时间段。孩子们在经过了一上午的学习与活动之后,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都应该得到放松和休息,从而能更好的适应下午的新知识,也能更好的生长身体,可谓一举两得。在班里,午睡前,我们会给孩子们讲1-2个睡前故事,声音轻轻地,大部分幼儿很快能入睡。但是这时候,会有那么几个小朋友,翻来翻去的,显得不是那么困。当指针慢慢指到一点,或者一点半时,这几个小朋友才会慢慢入睡。可到起床的时候,他们就显得格外的不愿意起床,慢慢悠悠,一副没有睡够的样子。班里我们三位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孩子们来划分午睡小组,以督促幼儿来更好的午睡。 幼儿园的床是呈抽屉状的,这样一个类似于大大的抽屉,有三层或者四层床,我们把这样的类似大抽屉的床称为一个组,这样,班里这样的大床共9张,我们共划分为9个小组。在每一组组长的选择上,我们也有个小技巧,那就是这组里入睡较慢的小朋友为这组的小组长。每天中午我们会评选两个组为“入睡最快”小组,两个组为“起床最快”小组,一共四个小组可以得到小红旗的奖励,张贴在班门口。
在和孩子们讲解了小组的意思之后,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平常入睡比较快的幼儿高兴的说“我们就要能得到红旗了”,而那些入睡快恰巧又和入睡慢的幼儿分在一个组的,就比较担心“__睡的很慢,咱还能赢吗?”看来,孩子们内心已经对这个小组的评选有个初步认识了,明白午睡小组是需要小组内的各个成员一起努力才能得到的。开始评选的第一天我们就收到了超级棒的效果。小允(化名)是个入睡很慢的幼儿,每天午睡故事讲完之后,他还很兴奋,没有困意,老师轻轻拍一拍,他也是轻轻闭着眼睛,可眼球还是转来转去,等到指针慢慢到一点多了,才肯睡去。评选的第一天,我和小允说:“当午睡小组的小组长,你觉得高兴吗?”小允一脸的高兴“嗯!”“那你觉得小组长应该怎样做?”“好好的睡觉!”“好的!老师今天中午就看你的表现啦!”很快,带着对小组长的“责任感”小允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同样,还有另外两名小组长,都已特别快的速度,带着小组长的“责任感”入睡了……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7f33ea2b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