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历史故事

2023-03-27 23:0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选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
韦编三绝,历史故事,精选,故事
韦编三绝的故事 【成语】:韦编三绝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近义词】: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反义词】:偶一为之

【例句】:对于读书,他有着极高的兴趣,非得韦编三绝,完全读懂,方肯罢

休。

【成语故事】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去

学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

渐渐大了起来。

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一职,但是看不惯鲁定公整天不理国家政事,于是就辞官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并一路向列国推说仁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

发生变革。这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采纳了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 最后,孔子回到鲁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等,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1


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门下弟子有上千人。自

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在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

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

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

奋读书。 马里奥普佐

马里奥·普佐(19201999),生于纽约。1955年普佐出版了他的小说《黑暗的剧场》,故事背景是被占领的德国。1965年普佐出版了小说《幸运的流浪者》由于普佐负债累累,45岁那年他决定要做一个畅销书作家,接受传统作家写法去赚一大笔钱,这样他写出了《教父》这本书。这本书使他赚了一百万美元,并改

编成电影。电影拍出后,获六项学院奖。

代表作品

《教父》出版于1969年,半个世纪以来,被翻译成37种语言,畅销全世界。《纽约时报》曾经断言,《教父》将永远畅销下去。1972年,《教父》搬上大银幕。原作者马里奥·普佐担任编剧,科波拉担任导演。次年的奥斯卡,影片斩获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成为当年奥斯卡最大赢家。2007年,《教

父》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百年百佳电影第二名”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4aa9c4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