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组工作第三章1》,欢迎阅读!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第1周 第1讲次
摘 要
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一)
授课题目(章节)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熟悉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重 点】需要理论 【难 点】交流分析理论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任何一种工作方法, 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小组工作 也不例外。其中包括: 需要理论、 小组动力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和交流分析理论。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组工作借用了心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教 育学、 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本节将介绍这些与小组工作有关的理 论。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组工作的助人机制、 小组的过程和影 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小组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技巧。 这一节介绍的是对小组工作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理论, 一、需要理论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人的需要按照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按照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自然需要包括饮食、 运动、 休息、 睡眠、 排泄、 配偶、 子嗣等; 社会需要包括劳动的需要、 交往的需要、 成就的需要、 社会赞许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等等。 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为满足; 精神的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在享受这些精神产品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对小组工作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包括马斯洛(A .H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舒茨(W .Schutz)的人际需要理论。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 5 个等级构成的, 它们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2.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 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了解这一理论会提高工作员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对成员的行为和成员之间关系的洞察力。
舒茨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 支配需要、 感情需要。
包容需要是指与人接触、 交往、 隶属于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是指控制别人或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是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人际需要决定着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际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可能导致精神崩溃,甚至死亡。 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继承性与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所形成的行为适应方式, 影响并决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 第三,基本人际取向。
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或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主动包容型, 被动包容型,主动支配型,被动支配型,主动感情型, 被动感情型。 第四,关于 “相容” 。舒茨认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三种人际相容: 互换的相容、发动的相容、交互的相容。 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3. 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第二,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第三,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二、小组动力学 三、社会学习理论
1. 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 社会学习理论
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学习与模仿 (2) 替代强化 (3) 认知的重要性 (4) 交互决定论
2. 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获得改变, 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第二,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组员在小组中不仅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行为,还可以看到这些行为的后果, 所以,小组成员间分享的经历、 经验的材料,可以为每个组员提供学习的榜样或者前车之鉴, 充分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
第三,班杜拉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 对人的尊严和能动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个观点会使工作员在带领小组时更有信心, 也更能够放松。 四、镜中自我理论
1. 镜中自我理论的内容
库利(Cooley) , 美国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 被认为是最早提出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之一。与自我发展相关的有三个主要观点: (1) 人与社会的关系 (2) 镜中自我 (3) 首属小组
2. 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
第一, 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 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第二,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第三,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 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打上的烙印,是很多理论都涉及的观点。 五、交流分析理论
1. 交流分析理论的内容
交流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波恩(Berne)1959 年创立的一种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1) 关于自我状态 (2) 沟通形态
(3) 人生的四种基本态度
交流理论分析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提出了四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我不好 - 你好” 型。这是抑郁者的态度。
“我不好 - 你也不好” 型。这是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 “我好 - 你不好” 型。这是怀疑和独断的态度。
“我好 - 你也好” 型。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 2. 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 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沟通, 因此非常适用 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
第二,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 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的自然 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领悟自己的人格结构, 学习顺畅地与他 人沟通。
第三,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 帮助组员了解自我
的生活态度、 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 第四, 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 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 式,增加他们的自我察觉, 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
【本讲课程小结】本讲主要讲述了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本讲课程作业】关于小组工作有哪些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48b8da1a37f111f1855b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