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学典礼称“入泮礼”

2022-08-09 22:5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开学典礼称“入泮礼”》,欢迎阅读!
典礼,开学,古代
古代开学典礼称“入泮礼”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之友》 2013年第11



吴正芝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其中“入泮宫”指的就是在州县考试中了秀才的童生们入学做生员时所行的入学典礼。在古代,“泮”就是指学校。春秋时前期,鲁僖公为了兴学养士,在鲁国都城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相传孔子常带弟子游泮。以后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开凿泮池。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

古人的“入泮礼,”即开学典礼是一个相当庄重的仪式,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古代的儿童一般4~7 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历经千年未改。通常的“开学仪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正衣冠

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在这个环节里,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

行拜师礼

整理好衣冠后,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带领下,跨过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泮池),步入学堂,而后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所谓六礼束,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其中“束”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一犬赐人。”郑玄注:“束,十脯也。”束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论

语·述而》中已有“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之后便是学生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净手净心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填写“亲供”

填写“亲供”即相当于新生填写入学登记表,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由于当时没有照片,所以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由老师统一整理后送往各个学院。

朱砂开智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痣,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

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开学典礼(入泮礼)的各个步骤,都是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定的。经历了这样的

仪式之后,便标志着学生们正式成为了孔门弟子,从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0f2627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