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上《吃西瓜》说课稿

2022-06-29 17:01: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师大三上《吃西瓜》说课稿》,欢迎阅读!
三上,北师大,西瓜
精品资源 欢迎下载

北师大三上《吃西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我们三年组备课团队本着学习锻炼的态度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经过反思总结向参与本次网络教研的各位老师学习了很多教学经验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更快的成长起来。

今天,我们团队即将为大家展示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吃西瓜》。我代表团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说明,由张红玉老师执教,王淑红主任进行评课。现在我就将我们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如下: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学习的难点。

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的意义,具有初步的迁移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创设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展”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及直观的教具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我们力求准确。依据《数学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旧知

首先出示“说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分数大小”两道式题,学生独立完成。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让学生自由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找到本课教学的切入点。 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分两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1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后,请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先来估计一下得数,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解释2/83/8的计算

1 / 3


精品资源 欢迎下载

过程和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探索出2/83/8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发表不同意见,进而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的理解。

在此之后,安排了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即: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学具卡片设计道同分母分数加法试题并解答。通过这项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在这一部分共有两个减法问题需要解答。问题一“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将放手给学生。独立解决后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进行交流。而“还剩下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算式15/8,怎样把其中的“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只要突破了这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生汇报后,老师利用圆图片演示帮助理解,最后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探索、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讨论丰富自己的思路,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我们的这样设计的目的。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此环节预设了四组题,基础题、中等题、思维训练题和开放题。这些练习题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增长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育理念。

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以求共同进步。 六、教学效果预测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到此为止,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试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们三年组备课团队关于“吃西瓜”一课的教学预案,可能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在看课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

2 / 3


精品资源 欢迎下载

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0c248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