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会话中的沉默现象

2022-12-23 03:20: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会话中的沉默现象》,欢迎阅读!
中美,浅析,会话,角度,沉默
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会话中的沉默现象

摘要:语言作为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到各自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各种语言在思维方式、说话方式以及语用意义上都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将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沉默并非意味着说话者不愿交际,正如中国的谚语所说沉默是金,在沉默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分析了中美日常交际会话中的沉默现象,找出交际双方沉默的动机以及沉默背后的意义,为成功的交际提供对策。 关键词:沉默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一、引言

人类的交际活动可以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语言作为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却不是唯一的手段。近年来,非语言交际行为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会话当中,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有的时候比有声的语言更能有效表达意义。最早对沉默的研究出现在语言学领域,例如,Thaler研究莎士比亚戏剧中如何运用沉默。除了研究沉默这一非言语行为方式的传播形式和功能之外,一些学者还尝试从会话角度对沉默进行研究。例如,Leech在对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进行批判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此外,也有学者以Brown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为基础,认为沉默是为了避免威胁他人面子而采取的交际策略。 二、沉默的界定与分类

所谓沉默,从广义上指声音的缺失,即包括所有的非言语行为。从狭义来讲,沉默是指在交谈时的无声行为,其本质上属于一种非语言符号。Jaworski认为沉默是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临界位置的语言形式,与非言语交际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所讨论的沉默是从狭义角度来考虑的。

在日常交际中,沉默有多种表现形式。关于沉默的分类,本文主要借鉴

Sacks et alLevinson的话轮转换原则,话轮转换就是交际双方角色互换的过程。他们将沉默划分为轮内沉默、轮间沉默和整轮沉默。轮间沉默有两种情况:若当说话者没有指定发言人,有人自选发言或当前发言者继续发言前的沉默构成静默;若话轮结束既未指定发言者,当前发言人也没有继续发言,便构成间断。若当前说话者定了下一个发言者并停止说话,但被选定的发言者以沉默代替了语言,便构成了整轮沉默。(王晓,2011 三、中美沉默的文化差异

汉语会话注重和谐统一,一般交际双方都倾向于讲对方感兴趣的话,凡是有可能伤害他人或威胁到他人的面子时,无声的沉默便是最有效的手段。美国人崇尚自由,所以英文的表达方式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沉默大多是因为个人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都讲求上下尊卑,所以地位或辈份较低的一方在交际时的沉默,显示出他在认真聆听,是一种礼貌。而在英语对话中,美国人最大的追求就是要各抒己见,所以他们表面沉默,实则内心是有异议的。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因为文化差异,对沉默语的编码、解码方式也存在着很大差异。霍尔将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高语境文化中,交际的信息大多蕴含在外部环境中,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会话者所要表达的绝大多数信息都会反映在语言的编码中。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所以西方人在交谈中喜欢开门见山,要靠语言的力量来传递真


正的信息。而东方人并不是将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所要表达的语言当中,他们特别关注交际的非语言环境作用。

自古以来,东方文化就赋予沉默较多的积极意义,例如,中国的一些古话 谨言慎行沉默是金。在日本文化中,沉默语是表示敬意、顺从和友好的一种交际手段。而像油腔滑调巧舌如簧这样的词语多为贬义词,这证实了东文化对待沉默的正面态度。美国人总是夸夸其谈,因为西方文化赋予沉默的是消极意义,他们将沉默行为理解为言语的匮乏,羞怯、缺乏信心。中国人常说时无声胜有声,可见沉默有时候比语言交际更加有效。 四、形成差异的原因

中国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人们在日常会话时更多关注的是说话者的非言语行为,也可以称之为外部环境。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场依存型,从小受这种思维模式的教育,他们更容易理解会话过程中沉默的含义。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他们的语言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表达清晰明了,其思维方式属于场独立型,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根据字面意思都可以解码出来,在他们的文化中沉默被赋予消极的含义。

在不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内涵。之前的研究发现,高语境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而低语境文化倾向与个人主义。中国是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即推崇集体主义,人们即使有不同意见,为了和集体达成一致不会轻易表达出来,而是采取沉默的方式维护集体利益。美国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他们推崇个性解放,主张求变,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同观点的表达不会被认为是破坏和谐,他们认为沉默是没有主见的表现。

宗教信仰在潜意识里影响人们的行为,沉默现象作为一种非语言行为同样会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在中国,人们的行为举止深受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的影响,主张天人合一无为,在日常交际中为了创造和谐的环境,沉默成为首选方式,所以人们更倾向于把沉默看作是一种好品质。西方文化大多信仰基督教,强调人人平等,他们认为上帝创造语言就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所以在日常会话中美国人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沉默现象很少出现. 五、结语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沉默语及其他非语言行为所起的作用亦不可小觑。孙英春认为:沉默是表现社会文化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话语真空行为,存在着形和意义结合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文化差异。(靳琰,2012)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文化传递出的沉默内涵,这样交际才能更加圆满。 参考文献:

[1] 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 Levinson, S.C. Pragmatic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3]管鑫. 沉默的跨文化研究:中国和日本的比较[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4]靳琰. 沉默的声音从符号学角度看文化中的沉默[J]. 丝绸之路文化符号学, 2012,(239).

[5]肖丹. 信息媒体下非语言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情感研究[J]. 包装工程, 2013,(34).

[6]王晓. 沉默的分类及其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应用[J]. 吕梁学院学报, 2011,(6).

[7]左岩. 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J]. 国外语言学,1996,(2).


作者简介:

郭建丽 1991.05---:女,26岁,汉族,籍贯山西,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071cb8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