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笔曲自然物像的

2022-07-26 23:3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法用笔曲自然物像的》,欢迎阅读!
物像,用笔,书法,自然
书法用笔曲自然物像的

所谓”法象”,本义是指一切自然现象,”法”和”象”都有形象的意思,如《周易·系辞上》云:”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若加细指,”象”一般指天象,而”法”则指地形,如《周易·系辞下》云:”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古代书论家往往借用”法象”的概念来表示能够体现大自然各种美感的书法艺术形象。如崔瑗在《草势》中就提到:”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轨。”他是说,草书的艺术形象应该具有自然物象的美感,其虽然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但却有一定的法度规则。”意象”的美学内涵不同于”法象”。”‘意’即审美者的心意,‘象’即形象、物象。前者无形,后者有形。‘意象’即心意与物象的统一,无形与有形的统一;即意中之象,或含意之象。” 从本质上说,法象偏重于形象的层面,而意象则是法象概念的美学升华,它是指审美者情感与心意的物象化、形象化。 朱光潜先生曾经谈到过诗歌创作中的意象问题,他说:”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因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我们抬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就纷至沓来,其中也只有极少数的成为诗的意象,因为纷至沓来的意象凌乱破碎,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须用情趣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的形象。” 同样,书法艺术中蕴含的自然意象美也不是凭空而成的,它是与书家内心情感相契合的自然物象美的笔墨表现,是书家主体审美意识和自然美相融合的物化形态。如张怀瓘《文字论》中提到的”探彼意象,入此规模”就是指,在创作中书家有意识地探取富有意趣的自然美形态,并将其融入到既具象又抽象的书法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去。


那么,在创作时书家如何抽象地模拟自然美意趣,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种意象呢?刘纲纪先生在《书法美学简论》中提到了形质与动态这两条途径,本文对刘先生的观点基本赞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申与发展。

第一,模拟自然物的形和质。汉字是由各种笔画构建而成的,不同笔画具有不同的线形结构。”从线形类型上看,包括点、垂直线、曲线、折线、水平线、斜线等;从线形上看,则包括圆形、方形、锐角形、钝角形等基本形状。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点线类型及其基本形状同样也是构成自然物形体不可缺少的要素。”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各种事物的形体美所吸引,它们让我们体验到了丰富的美感。例如,看到由直线、斜线和折线等构成的山峰,我们会感到峻拔陡峭;看到由水平线构成的江面,我们会感到开阔平静;而看到由直线构成的乔木,我们则会感到高耸挺拔。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书法艺术创作时,书家们也会将他们平时感受到的自然物的线形美融入到笔墨形式中去,使笔墨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意趣。如传王羲之的《书论》就提到:竖画如乔木一样挺拔,折笔如刚钩一样的遒劲,竖画露锋起笔好似干枯的麦杆一样爽利,露锋收笔则像针尖麦芒一样细劲。通过线形的模拟,书法的笔墨形态和自然物之间就有了美感的互通。

此外,在点画书写上书家还非常重视模拟某种自然物的质地美,由此来唤起欣赏者对这种美的体验,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美的特性的各种事物的联想。比如《笔阵图》认为,点要像”高峰坠石”,撇要如”陆断犀象”,竖要似”万岁枯藤”等。有些学书者往往不知古人所云,不知如何才能”像”。实际上,古人是告诉我们:点要写出石头般坚实的质地来,撇要像犀角象牙一样锋利、润滑而坚实,竖要像万年古藤一样苍劲,而不是说点写得像石头一样


奇形怪状。又如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中有段名言:”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靡之病也。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这句话也是运用了自然物的质地美对书法作品的内涵作了形容。铁与金的本质属性是坚硬的,所谓”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是说一个字、一幅作品虽以”秀”“嫩”为主要风格特征,但应该做到柔刚相济。

第二,反映自然物的动态美。书法作品不仅要模拟自然物的形质美,而且要反映自然物的动态美。所谓动态美是指事物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美感。一切事物在空间中的运动都要经过一定的路线,当我们看到这些线及其相应的姿态、速度和力量时,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运动的美感,因此在书法创作中用抽象的笔墨线条来模拟与反映自然物运动路线的姿态、速度感和力感也就成了书家的一个创作目标。例如《九势》就明确提出书法作品要反映自然物的动态美,其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书法美源自于自然美,笔墨形态只有包含了自然物象的美感,才能体现出一种阴阳互动的易道辨证关系,由此,字形的动态也就体现出来了。传崔瑗《草势》则是一篇阐述草书艺术动态美的佳作,其中以描写草书创作的蓄势过程最为精彩,其云:”抑左扬右,兀若竦崎,兽跂鸟峙,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其认为,草书创作的蓄势过程应该表现出各种自然物的运动姿态来。”兽”、”鸟”和”狡兔”原本都是极富运动感的动物,书家通过观察,抓住了它们快速运动之前的瞬间动作——踮起脚趾和耸起翅膀,这些动作可以给人们运动趋向和力感的暗示。草书蓄势时的笔意也应该模仿这一瞬间的运动感,塑造一种静中寓动的意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f0dd74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