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2023-11-02 15:0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饯别,宣州,李白,赏析,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写作背景

李白于742(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753(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额,时称“四绝碑”。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此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


无涉。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待考。《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安宣城县一带。谢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北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个别字的读音:(tiǎo)、饯(jiàn)、校(jiào)

长风:远风,大风。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融列传》附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建安风骨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徐干、阮、应、刘。

④.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献帝(196-220)的年号。

⑤.小谢:指谢(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⑥.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⑦.逸兴(xī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王勃《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雄心壮志。

⑧揽是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争议。 ⑨.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⑩明朝(zhāo):第二天早晨。

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参考《答王十二寒夜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e8bb2e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