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要成为第二个母亲

2022-03-19 12:40: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爸爸不要成为第二个母亲》,欢迎阅读!
爸爸,母亲,成为,不要
爸爸不要成为第二个母亲

2017-2-22

我一直觉得父亲在家里应该是一个铁铮铮的男子汉,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面对不断侵袭而来的实现自我的紧迫感、工作上的难题、家庭问题、朋友之间的友情等,父亲默默地处理好这些关系,让其和谐,这种顽强的态度正事孩子可以从中吸收营养的最大源泉。

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亲越来越少了。一部分父亲甚至出现了母性化倾向。当前,企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的父亲没办法在公司里、在工作获得足够的成就感,所以,父亲们开始吧目光投向家庭内部。

这种现象本来不是一种坏事,无数的声音也在呼吁父亲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家庭中,关注孩子的成长。但是父亲们表现出来的似乎并不是一种用博大的父爱将孩子包围起来的教育模式,而是类似于母亲的一种优柔的溺爱。

如果在家庭中出现一个比母亲更加细致入微的“母亲”的话,那么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又将如何培养,如何来构造?虎妈猫爸的家庭教育现象越来越多,虽说这样的状况也是为了维持家庭教育严厉跟慈爱的平衡,可是这角色的转换总让人觉得不舒服。

在人们的观念里自古以来父亲总是严厉的,母亲总是温柔的。我发现一般妈妈强势、爸爸弱势的家里教出的孩子性别意识会比较混乱,孩子更多是缺乏安全感、做事没主见,怯懦不够大气。那现在这种状况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在人们心里通常柔弱的妈妈怎么会变得如此强势,“虎妈”们内心必然有巨大的委屈,一定觉得是现实的压力,才逼迫自己不得不赤膊上阵。的确,生活中太多的诱惑和无奈并行,自己想要的如果没人帮助自己去达到,就想办法自己去拿到。

理学理论上有一种说法:“人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自己痛苦,是内心的想法让自己更痛苦”。虎妈们内心深处最强大的心理动力——或许是对自我的恐慌。而这种潜意识的恐慌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

在如今越来越注重内心感受的世界,家庭里弥漫的焦虑和冲突,对孩子的伤害远超过其他的压力,因为它会悄悄在孩子幼小心灵烙下印痕。

了解到“虎妈”强悍外表之下藏着的是忐忑的惊恐后,更需要对她们的感受有真诚理解和接纳,更要爸爸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担当,给妈妈更多可以依赖的感觉,不再觉得任何事都要自己冲锋陷阵撑起来。同时多沟通了解对方的思想,在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多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形成较统一的教育观念,解妈妈各方面想要让孩子达到最好的心态。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断绝”与“分割”,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则是“包容”与“守护”。如果孩子做了违背社会准则或家规的事,父亲的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孩子,或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对待孩子。而当母亲的都会疼爱、包庇或袒护孩子。

但在当下,由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定位不清,或过于投入。令父亲对孩子很温柔,各方面都悉心照顾、迁就孩子,而妈妈反倒变成那个“狠”角色,对孩子提出很多要求。这种父亲母性化、母亲父性化的现象并不正常,最终会影响孩子对男女性别特征认识上的混乱,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猫爸”的放任和溺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合适。在孩子的成



1


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不断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但是,放手并不是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必将演变为宠溺,娇生惯养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什么约束。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是彻底放弃规则。有约束的自由,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明确双方的地位

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是导致孩子迷茫混乱,陷入无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双方要进行深入沟通,取得共识。

一是明确在孩子不同年龄段父母主导地位的不同。幼儿阶段和小学年级以母亲为主。小学年级段开始以父亲为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渴望成长、期待被认同的意愿强烈起来。父亲作为权威、力量的象征可以给孩子更多影响和引领。母亲安于辅位,善于辅助,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

二是明确教育目标,协调双方的教育方式。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现夫妻双方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导致分歧的只是方式不同。

三是始终将讨论的焦点放在问题上。不要陷入指责对方的状态,而忘记了讨论的初衷。所以,可以准备纸笔,将目标明确列出。避免无谓的争执和指责,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妈妈要放平心态,给爸爸们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家庭要维持一个平稳的格局,势必会一强一弱,妈妈太强势,爸爸自然而然就会弱势。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家庭的普遍状况。

面对丈夫和孩子,妈妈们都要放平心态。有时爸爸们确实在家庭教育中缺位,但是要以鼓励和激励为主,用对待孩子的耐心对待丈夫。

建议妈妈们多发现丈夫和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有了进步及时鼓励。经营家庭、教育孩子切记“不攀比、不对比”。多听取孩子内心的需求,让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有更多的自主权,慢慢把妈妈强势,爸爸弱势的情况调整过来。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dbf82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