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与有限的统一 --解读《红楼梦》中叙事视角

2022-12-01 12:16: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知与有限的统一 --解读《红楼梦》中叙事视角》,欢迎阅读!
红楼梦,叙事,视角,解读,统一
作者将看世界的特殊角度,描述于作品之中,用独特的描写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视角。作者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规范和谋略,使用某种语言的透视镜、某种文字的过滤网,把动态的立体世界点化(或幻化〕为以语言文字凝固化了的线性的人事行为序列。这里所谓语言的透视镜、或文字的过滤网,就是视角,它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同时它也是读者进入这个语言叙事世界,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因此,叙事角度是一个综合的指数,一个叙事谋略的枢纽,它错综复杂地联结着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何物,看者和被看者的态度如何,要给读者何种“召唤视野”。① 在叙述者对底本所作的种种加工中,叙述角度问题最早引起批评家注意。特定叙述角度把叙述者对故事的感知经验局限于某一个局部主体意识,从而把整个叙述置于这个局部主体意识的能力范围之内。底本本身没有视角问题,底本像一个花瓶,可以从任何尾度加以观察,加以摹写,叙述者就像个电影摄影师,他可以来回移动,从各种角度拍摄;他也可以站定下来,从某一特定角度作极有限的移动。因此,叙述角度间题实际上是一个叙述者自我限制的间题,而全部叙述也就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叙述角度是有权从任何角度拍照花瓶的摄影师;有限叙述角度,是只允许自己在某个特定角度上工作的摄影师。 首先,源远流长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是采取全知视角的。因为历史不仅要多方搜集材料,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没有全知视角.是难以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因果关系、人事关系和兴彦存亡的形态的。而《红楼梦》所表达的“好即是了,了即是好”正是通过全知视角表述出来的。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③开篇中,作者采用作者、某个第三人称叙述者、石兄三种叙述者的身份引出“这一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作者将全知视角的旁观者带入到旁人之上,自己只是作为一名执笔者忠实的记录在纸中,这无非给全知视角寻求了最好的叙述者。在风云变幻的封建社会,小说的起承转合往往被赋予很强的奇幻色彩,而全知视角的带入,使得作品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bcb3f0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