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苦水高高跷的源流及民俗文化内涵

2023-05-04 16:00:4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甘肃苦水高高跷的源流及民俗文化内涵》,欢迎阅读!
高跷,源流,甘肃,文化内涵,苦水
苦水高高的源流及民俗文化

苦水街高高跷是甘肃永登社火中最具特色的一支队伍,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高度达到3米多,故人们把这种高跷称为高高跷。其表演历史极为悠久,可追溯到元末明初时期。 一、苦水高高跷起源的民间传说

在苦水街村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苦水街东,有一道岭叫长山岭,形象酷似一条巨龙。在明代以前,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相传元末时期,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途经苦水时,发现长山岭是一道长龙,当即斩断了龙身,赶走了龙魂,至今长山岭还有斩龙的地名纪念此事。刘伯温斩断龙脉后,长山岭和整个庄浪河流域变成了荒山秃岭。苦水街的人们为了记住这一历史悲剧,盼望龙体合身,让长山岭和庄浪河流域重披绿装,就从元末明初开始兴起了二月二闹社火的习俗。而苦水高高跷也就是从那时起逐渐形成的。 据当地人介绍关于苦水街高高跷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苦水街从明末清初起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是全镇政治文化的中心。由于地少人多,在这个人口密集的地方想使表演让观众看得更加清楚,就踩上高跷,后来越踩越高,形成了今天的苦水街高高跷。其他村子也有高跷表演,但由于人口稀少,踩一般高度的高跷就能让观众看到整体表演,不用在高度和难度方面下很大功夫来吸引群众。第二,是南街、北街两个表演团体相互竞争的结果。苦水街村过去叫苦水堡村,历史上苦水街就有两个高高跷社火表演队:北街社火会和南街社火会。这两个社火会平时生产劳动都属于一个村,但在每年二月二闹社火时相互就开始较劲比高,然后让群众评价。比赛获胜者并没有物质奖励,他们赢得的是在民众中的口碑。获胜者将在一年中都精神饱满、志高气昂;负者则一年都抬不起头。 二、苦水高高跷的表演机制 1.传承方式


水街高高跷表演艺术不但是前辈传承下来的民间绝迹,更是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民间艺术瑰宝,在苦水街,这种表演艺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后生(包括女性)所接受,并参与其中。 2.表演时间

这种傩社火共举行四天。第一天正月三十迎接高高跷天神;第二天傩社火表演队练踩高高跷;第三天高高跷傩社火出街游行,场面十分热闹;第四天是苦水街闹高高跷傩社火收场之日,此日下午要举行倒幡杆与倒踩表杆仪式。 3.表演人员

目前,苦水街能够表演高高跷的人多达上百人,且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真正挑大梁的则是一些初高中学生。每个高高跷好手都是从小小年纪练起,先踩小高跷,熟练后,在练踩4尺至5尺的中高跷,到了十六七岁练踩八尺到丈二的高高跷。这个过程是不断淘汰,金字塔式的发展过程。要练就踩高高跷的绝活,首先要有强健的身体,不然,身上要穿服饰,两腿要提起20多斤重的跷腿,行走表演三个多小时,那怎么行!其次,从练踩小高跷开始,就要掌握方法要领,这就是:松紧合适绑跷腿,沉稳踏实不慌张,胆大心细迈步稳,用劲挺腰目远望。 4.角色分配

永登县苦水镇苦水街至今还保留着古老而独具特色的高高跷傩社火艺术,分配角色,有天将、神帅、王朝、马汉等。 5.高高跷的形制

非同寻常的高度作为苦水高高跷独有的特点,是区别于其它高跷最明显的特征。其它各地的高跷通常不超过2.5米,但在苦水所用的木跷从30厘米至300厘米,高低不一,一般在9尺到1丈那么高,也就是说有3米多高,加上表演者的身高,苦水高高跷可达4.7米~5米,由此而得名高高跷。制造高高跷的材料很有讲究,必须是上好的松木,脚蹬用柳木。

三、苦水高高跷的民俗文化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a7b41b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3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