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情境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欢迎阅读!
《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性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临城鸭鸽营中学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性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初中课堂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课堂上,学生自律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师生互动交流贫乏,一个合适的情境的创设,就是给学生第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够体验的本领。在教学中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一个好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恐惧、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怀,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临城县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导学案被引入课堂,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探究合作,离不开情境教学,而且在初中课堂教学有效创设情境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实施,它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国内研究:对情境教学的研究, 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有:有基于情境教学的种类研究如佘玉春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7期)中分为启动思维式情境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助兴”式情境教学等等。
也有基于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可以为情景教学的开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大量可以参考的课例,可以系统的阐释和应用情景教学的理论。
通过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创建优秀教师群体。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从实质上看,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的外部条件,包括除学生自己学习活动之外的一切“外因”。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需要,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本规律为指导,“精心”创设情境,通过精心创设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设计发展台阶,设计指导环节等情境,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有效性就是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和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根据各学科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现问题,共同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程的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确定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人本理论
人本理论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的构建知识结构。那么素质教育理念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多媒体应用中就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从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主为首要的前提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探索。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典型的观点:一、对个人以本身的经验来解释现实、理解现实、赋予意义,事物由个人方式理解。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三重视小组学习,提倡加强参与使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理论上特别适合于建枸主义学习情境的构建,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手段。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如何提高“利用实验、多媒体、有效问题营造教学情境”。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2、学生目标:通过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3、教师目标: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实验情境的创设研究; 2 科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研究
3、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是七年级1、2班共计90人、八年级1、2班共计90人、九年级1、2班共计90人,以各年级一班为实验班,以2班作为对照班。
1、实验研究法,是针对选定的课题,根据一定的理论在一个或多个班级内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2、 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案例研究是对人、群体或组织的经历进行深入调查。4 、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总结的是自己或其他老师教育实践中的直接感受,所获得资料比较真实,所得结论实践性强。5、调查问卷法,更好地了解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6、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的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它是每个教育研究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完全在常态教学环境状态下,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开展研究活动。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同时兼顾文献研究法、实验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 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8月)
成立课题组,认真部属实验工作,确定实验教师,拟定实验整体方案,组织相关理论学习,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时实验组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在实验年级范围内筛选,采取上报的评价方法。
确立实验班级、人数等研究对象。我校共三个年级(7、8、9)12个班,以七年级的1、2两个班和八年级的1、2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共计225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任课教师作为实验教师,与非实验班对比。
3、成立中心课题组,开展培训、测评、建档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陈会峰为课题主持人,协全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课题组。结合我校以往承担的课题研究经验,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计划,撰写开题报告。2010年暑假期间课题组撰写的开题报告在邢台市开题报告会议期间做了展示和交流。
4、暑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培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等)。
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课题组教师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和教学间隙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充足电,化抽象为形象,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组织实验实施,强化操作环节。进行课题研究,前期总结,召开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会。进行实验研究,收集资料,做好研究记录,定期交流研讨,举行公开课展示;定期撰写实验报告,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调整研究方案。参加优质课、论文、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等一系列评比活动。
完善课题研究,提高实验质量,发展、创新提高。总结经验出成果。 1、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进行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经验交流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把理论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以总结归纳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调查在课题研究中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顺利进行课题研究。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对比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相关对策。
通过组织课题组教师以公开课、示范课为主的形式,检验分组教学开展以来的与对照班各方面的对比。展示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组织和倡导广大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积极争取参加县、市级评优课等活动,体现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成效。孙瑞娟参加了县课题交流,陈会峰录制了《金属的活动顺序》录像,并刻录了光盘,进行了实验情境和问题情境教学的展示和交流,为情境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模式。
2、2011年下整理完善,写出终结性实验报告。 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成果形成阶段: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存档工作,组织观摩活动。总结验收阶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进行本校实验总结和检查评估工作,并迎接县实验总结和检查评估。
运用听课、考核、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每位实验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写出研究报告;课题完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近两年的扎实有效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增强了教科研能力。教科研是基础教育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每位老师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课题研究,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几种方法,如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并加深了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理解。在研究课题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多阅读、多思考、多分析,以便促使自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思考;有了课题任务后,我学会了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促使我逐步形成了反思
的习惯,从而使每一个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撰写了多篇论文,教学案例、ppt课件。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以课题研究为锲机,阅读了很多理论方面的书籍,让自己深入的进行学习。知道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促进了我的 (二)提高了课堂效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其他班级加以应用。通过课题研究,使我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同时也关注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以下是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之间的对比: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对比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英语成绩对比表
学期 分类 实验班 非实验班
平均分 69.77 67.34
第一学期 优秀率% 20.3 16.65
及格率% 59.11 51.6
平均分 73.8 65.33
第二学期 优秀率% 42.3 31.2
及格率% 85.96 73.07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数学成绩对比表
学期 分类 实验班 非实验班 学期 分类 实验班 非实验班
平均分 70.23 69.34 平均分 89.18 80.1
第一学期 优秀率% 82.9 74.3 第一学期 优秀率% 20.3 18.65
及格率% 59.11 54.6
平均分 82.8 80.33
及格率% 98.6 86.9
平均分 85.3 71.1
第二学期 优秀率% 73.5 59.9 第二学期 优秀率% 40.3 33.2
及格率% 85.96 73.07 及格率% 98.7 79.81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成绩对比表
(三)运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即变抽象难懂为直观易懂,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2、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3、情境创设要有选择性 4、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5、情境创设要有整体性
问题情景教学关键是提出问题,而问题又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师教学从创设情景开始。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
1、摆正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2、重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方法的培
养3、重视问题情景教学中的引导技巧4、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讨论环境
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为学生发挥创造潜能提供独特的创造性环境。创设实验情境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设置实验情境,巧设问题悬念,导入问题。2、利用实验情境,细化每一环节, 拓展问题。3、增加探究实验,进一步设置情境,深化问题。4、布置小实验,拓展实验情境,创新问题。
(四)形成了“情景、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关注“知道什么”,更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
情境
“情”是情感的体验,动机培养;“景”是教学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的展示。所谓“情景”,是是学习之初的一种具有刺激性、指向性的学习前奏曲。即能让学生情景互融,触景生情,触景生疑。确切地说,教学情景中既蕴涵着一定的知识,内容和学习任务,同时渗透着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因此,课堂教学情景是指学生在获取知识前的一种场景,一种思维的预备动作。其特点与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减少知识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效地改善教与学。
探究
“探”是试图发生,“究”是仔细推求、追查。所谓“探究”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从表象到内因,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实质进行探索追查。那么探究反思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或过程,能使学生体会面对学习情景时,如何搜集信息分析和加工所呈现的实验现象,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形成相关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探究能力。
创新
“创”是初次做事或第一次分析,“新”则是前面未呈现之意。
所谓“创新”就是抛开比照旧知识的思维,创造或改革为新的知识、技能的思维或行为。那么化学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对某一化学知识理解和运用进行剖析、变形。对学生来说是对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反思、整合后,提出不同于原先的理解思路和实验方案。
例如: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尝试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如图,已知⊙A、⊙B,做一个圆⊙C,使它与这两
A
B
个圆都相切。你能做出多少个这样的圆?与同学交流一下。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C1
ABc2A
C1
B
c2
图1 图2
C1A
c2B
图3 与⊙A、⊙B分别相切的不同位置的⊙C(图形想象)
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
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
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创设尝试探究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尝试探究,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过程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研究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所进行的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性研究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实验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精神状态,还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比非实验班级有明显提高。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驾驭能力以及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也有必须努力加以改进的地方:
1、本课题的研究我仅仅只是研究了我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深入的研究教材,要使课堂更有效更高效,我认为老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更多的钻研教材,用好教学建议。
2、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理论的知识远远优越实际操作,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却难以起到作用。一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课有多生动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会到什么程度,提高了多少。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进行探究,不系统。
4、有效的情境教学并非只有一种教学模式,但不管怎样要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摸清学情,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管理,课后辅导,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化学实验,学科情感上培养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德国一位学者曾作的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
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接受。 总之,有效情境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最佳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达到最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化学成绩,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丁国英. 走出情境创设的“沼泽地”[J]. 教学月刊社, 2007(3). [3]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4] 钟祖荣、刘维良. 教育理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 [5]吴俊明,倪志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田慧生.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意义》
[7]耿莉莉,吴俊明 《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学》 [8]杨蕙芝.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无锡教研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896218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