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黄鹤楼相关的诗歌对联》,欢迎阅读!
与黄鹤楼相关的诗歌对联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崔颢比诗
李白曾经到了武汉黄鹤楼,看到墙壁上所有的题诗,扫描完了以后将眼睛转向楼外景色,脑海里实际上就是在酝酿诗歌意境,加上旁边的友人催促,李白写下了一首这样的诗: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可以想见,崔颢那首《黄鹤楼》诗对李白的印象非常深刻,李白这首诗短短四句却耐人寻味儿:黄鹤楼里面的题诗太多了,而这些诗歌的意象都脱离不了鹦鹉洲这个具象,所以李白想要将黄鹤楼捶碎,毁灭所有的题诗;想要将鹦鹉洲踢翻毁灭,毁去众人眼中的具体的诗歌意象,然后表明自己的现实处境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以为黄鹤楼李白和崔颢的诗歌PK,以李白的失败告终,甚至说在黄鹤楼“诗仙搁笔”不敢题诗了!以李白的失败告终这话不假,但是诗仙并未“搁笔”,还是留下了这首《黄鹤楼题诗》绝句。
这一失败的意义很大!天才不仅仅就李白一人!天才也有不及人之处!更加耐人深思的是天才不是神话!再伟大的天才也要服输,李白的可爱也就表现出来了。但是李白作为“文名
惊海内”的大诗人,这次失败可以说让他耿耿于怀,心中始终想赢回胜局。这就是诗人的可
爱了。因此天宝六年(747)三月李白到了南京,登游凤凰台, 按照崔颢的原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很少写律诗,他的这首七律也就成为唐代著名的律诗了,虽然还是赶不上崔颢的《黄鹤楼》有名气。各家对崔颢和李白的诗评价也有不同。
其实李白自己也并不认为他的这首诗就能赶上崔颢的水平,心中才总是记挂着还要超过崔颢。因此在上元元年(760)春天李白在流放夜郎被赦后回到江夏,再次写下了《鹦鹉洲》来对崔颢进行追摹: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这首七律虽然和崔颢的《黄鹤楼》诗不是一样的韵脚,但是很明显受到崔颢诗的影响。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还是把崔颢的原诗写下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就存在对仗不工的毛病,“一去”和“千载”、“不复返”和“空悠悠”就宽泛的意义来说也是对偶的,但是从工整的要求来说就属于白璧微瑕了,但是这一句“空悠悠”又似乎是最为点睛之笔,所以无法改变字词。因此历来诗家也都承认这首诗具有律诗资格的。李白的《鹦鹉洲》第二联也就受了崔颢的影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也是极不对偶的一联,这很容易引起诗论家们把这首诗歌否定其律诗的资格。实际上这就是李白故意模仿崔颢的风格而写的,下面第三联“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就是非常工整的对偶句了。最后一联“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我认为也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翻版而已。因此我还是把李白这首《鹦鹉洲》算作七律来看待,我们不能因为崔颢写得好,虽然略有微瑕也算律诗,而李白这首写得没有崔颢的好,又加上对仗不工,甚至还有粘对不合的问题,就把它赶出律诗的园地!
其实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当初李白初到黄鹤楼,气魄何大,手捶脚踢,意欲扫尽陈词滥调,而今颠沛流离之后,回到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那些陈词滥调“黄鹤楼”呀,“鹦鹉洲”呀,“芳洲之树”呀,还不是回到他的作品之中!天才的创作也还是要回归现实,不能无中生有啊!在武汉周围,除了黄鹤楼,鹦鹉洲,树木,芳草,烟波等等意象之外,你究竟还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呢?除非你的诗歌不是以气象取胜,而是以缠绵悱恻来抒写自己的别样的人生,但,李白如果这样写,他可能就不是李白了!
最后,李白虽然没有超越崔颢,但是李白还是李白,还是诗仙,也不愧还是天才! 黄鹤楼对联选登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楼未起时原有鹤;笔经搁后便无诗。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60448350e2524de5187e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