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26 《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春望》这首诗,读懂近体诗韵律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鉴赏诗人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领悟诗歌艺术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意,把握诗中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诗人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领悟诗歌艺术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讨论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故知新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杜甫的诗。 二、诵读,感知近体诗的韵律 1.读顺字音节奏
字音: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 节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抽查朗读,全班齐读。 (师进一步指导重音)
预设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如《春望》中“破、深、溅泪、惊心、三月、万金、搔、不”需重读。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近体诗的韵律特点,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通过节奏、语气、重音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为后面与诗歌产生共鸣、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小组交流并释疑。 (2)请学生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读出诗歌情味
三、品读,感知诗情,让学生说一说整首诗精妙在哪?(教师补充) 1.破诗题,预测内容 “春望”是什么意思?
师:“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的时间,“望”点明了人的行为。
预设:作者都“望”到了什么呢?请发挥想象,简要概括。 远景:山河城郭中景:荒草残木近景:春花飞鸟特写:稀疏白发 2.寻意象,“望”眼前之景
预设:自读诗歌,找出诗人所见景物,体会诗人笔下的春的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妙用“破”和“深”,体现春天的长安城因为战乱而呈现一派衰败之景——山河虽仍存在,都城却草木茂盛杂乱,这一景象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承上,“花”和“鸟”是春天的象征,也都是美好的象征。此情此景,诗人看到美丽的繁花、听到悦耳的鸟鸣都要“溅泪”和“心惊”,或者说,连花鸟都感觉落泪惊心。这说明国家已经真的很凄惨了。“恨别”启下。) 基调:凄惨暗淡。 3.探根源,了解时局背景
预设:对照注释,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凄凉的景象。 是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资料补充: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叛乱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4.抓诗眼,“望”诗人之心
预设:面对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诗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时局,诗人为当时的时局而感伤。可见其忧国伤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5e076e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