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岳英灵集是随笔摘记

2022-07-28 22:33: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岳英灵集是随笔摘记》,欢迎阅读!
河岳,摘记,英灵,随笔
河岳英灵集是随笔摘记



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于河岳英灵集是随笔摘记,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便是“神来、气来、情来”一语在其所处句段中的语义功能及其与上下文语境的内在呼应关系。

《河岳英灵集叙》云: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

显而易见,本文中的“三来”是与“四体”并列而共为“文”类的,而“审鉴诸体”、“委详所来”的对称词法又异常清晰地表明,无论是“四体”还是“三来”,其各自的构成词项都形成独立而非并举的关系,再结合下文的“定其优劣,论其取舍”之语来看,“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的排列显然遵循着由尊到卑的递降原则,位置不可变动 ,从这样的语意逻辑推断,尽管“神”、“气”、“情”三词均含褒义而不同于“雅”、“野”、“鄙”、“俗”的抑扬分明,但“三来”的排列次序无疑也应有其内在的原则。

李珍华、傅璇琮先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神’这个术语在《河岳英灵集》全书中,仅在《叙》里出现过一次,它不像其他两个术语多次被使用在品藻里。”为什么殷璠在有关所选盛唐诗家诗风的具体评论中没有使用“神”的概念呢?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


易索解的棘手问题。

我们不妨先来考察一下“气来”与“情来”究竟构成怎样的关系。《河岳英灵集》中对刘榈氖歌有这样的评语:“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婉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在殷璠的心目中,刘眘虚无疑是以“情来”而非“气来”见长的诗人,而“情来”的表征便是“情幽兴远”与“声律宛态,无出其右”,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本文中的“声律”一词。王运熙、杨明先生《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阐说代表了目前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种常识性共识:

一般说来,不讲究声律的古体诗容易风清骨峻,而讲究声律的近体诗则容易显得华美而缺少风骨。所以元稹说“律切则骨格不存”; 殷璠也指出刘槭“声律宛态”特出而“气骨不逮诸公”。但盛唐一部分律诗佳作,不但声律和谐,而且爽朗清新有风骨。

表面看来,这种把殷璠所谓“声律”视为近体格律的看法似乎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河岳英灵集》中所选录的刘槭作之后,却惊奇地发现,在总共十一篇作品中,只有《寄江滔求孟六遗文》一首是严格意义上的近体律诗,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疑惑与反思;殷璠对刘槭歌“声律宛态,无出其右”的评价真的是指他的近体诗格律精严吗?

《河岳英灵集叙》对于初盛唐诗歌发展的轨迹有一段著名的概括:


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运熙先生解释说:“这里说明了盛唐诗歌的成就是声律与风骨二者兼备,崇尚风骨,力追汉魏或建安,这只是盛唐诗歌的一个方面的特征。另一方面,这时代的诗人们对齐梁以来新体诗重视声律的风尚,不但不加摒弃,而是继承了它,创造了许多形式严密同时富有内容的优秀作品。” 葛晓音先生也认为:“从开元诗的创作实践来看,‘声律风骨兼备’的实际内涵,所谓声律完备,首先指律诗的普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41e1cb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