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地理

2022-05-23 19:03: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俗地理》,欢迎阅读!
民俗,地理
我的家在山西省忻州市,那里民风淳朴,忠厚,务本求实。待人诚挚,不尚客套。安稳处世有余,趋时兑新则不足。山西人普遍爱吃醋,以面食为主,一日三餐为干稀结合,面食:刀削面,刀拨面,剔尖,馍馍,莜面拷栳栳,油糕,而且山西被称为“小杂粮的王国”主要有粟,又称谷子,高粱,莜麦。此外,山西基本每个村子都存在土地庙,龙王像,腊八庙,这也是山西民俗的一部分。

我是从窑洞里长大的孩子,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我们家是连着五间窑洞,大概深7米,宽五米,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靠着洞口的一面是大炕,炕连着锅灶,每天做三顿饭,不需要再专门去烧炕,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暖和,我们吃饭的时候就在炕上铺一张漆布,摆上碗筷,盘腿坐在炕上,吃着烩菜或者莜面,又热乎又耐饿。在后来,人们有钱了,盖起来平房,平房后高前低,称为“一出水” 体现肥水不流外人田,是泥皮土房,满面开窗,有利于采光,瓦房以“人”字梁起架,前以砖砌,后留门洞。

这些民俗与山西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是分不开的,地质特征上来看,山西所处的黄土高原是第四纪形成的黄土地层,厚达几十米到400余米,它们为形成肥沃土壤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貌上,北枕恒山,南靠中条山,东依太行山,西为吕梁山。气候上: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长治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10°C之间。临汾、运城、晋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晋城则长达200-220天。山西素有“十年九春旱”之称,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山西人以面食为主的原因是山西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为黄土,适合小麦生长,其他农作物如谷子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喜温、喜光照的短日照作物;莜麦,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黍子:抗旱性强高粱:喜温喜光,抗旱,耐贫瘠。这些作物都非常适合山西的气候与土壤特征。

山西人爱吃醋的原因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属于少水温地带,适宜种植高粱、大麦、豌豆等抗逆性较强的作物。当地人们利用这一本土特产,运用独具特色的酿造发酵技艺,酿造出了一方名醋。 还有山西百姓爱吃醋的习惯与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饮食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山西一些地区水硬(即碱性强),居民喜面食或以杂粮为主,食醋有助于促进消化。山西人喜欢用醋调和饭食或烹调菜肴,还因为醋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山西人住窑洞的原因:一是黄土高原的黄土直立性好,适合开发窑洞;二是黄土高原的气候夏热冬冷,而窑洞能够很好地调节温度,使得冬暖夏凉,感觉舒适;三是黄土高原川、塬间隔分布,层次分明,适合窑洞开发。

所以山西的民俗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3fb62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