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2023-04-09 22:0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漫谈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欢迎阅读!
郁达夫,漫谈,散文,特点
漫谈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作者:王媛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20年第08

郁达夫的作品有其独有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阅读,其散文作品为郁达夫圈粉无数。《故都的秋》写于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当时身处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可谓是处境艰危。尽管如此,郁达夫依旧积极参加当时的左翼文学创作活动,由此可见,郁达夫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散文家。当郁达夫回到北平的时候,其内心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北平的秋意,趁机落笔写下这篇传世名作。北平的秋天虽气象万千,却无法掩盖其清静与悲凉之意,作者凭其浑厚的文学底蕴,运用精湛不凡的语言描绘出了秋之意境,抒发了自己内心颇为真实的情感,但也表露出消极情感与积极情绪之间的纠结。换言之,此文不仅是在绘景抒情,更是运用艺术手法在向读者传达作者的人生体悟。

《故都的秋》作为郁达夫的代表作品,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其散文特点。每一位喜欢此文的读者,均能够在文中找到郁达夫的踪迹。下面笔者就以这篇文章为例,从作者妙笔造境,情景交融;笔随情走,凉而不衰;语言清雅,言止意延三个方面谈谈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一、妙笔造境,情景交融

郁达夫的散文有着诸多奇妙之处,也正因如此才会吸引众多读者纷纷拜读。就以《故都的秋》的题目来讲,一个字饱含深深的怀念之意,而故都一词则在字里行间表露出了丰富文化内涵。作者取故都的秋与北平的秋,老北平的秋相比,不仅凸显出了前者的凝练之意,还巧妙地囊入了大自然的气息与人文底蕴。对于学生来讲,初次赏析此文难免会有些艰难,但是只要能够耐着性子阅读下来,就会发现作者在文中留下的宝藏

在这篇抒情散文当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的笔法精妙,作品的意境动人。初读此文犹如身在故都赏景怀古,当读者对作者有所了解之后再读此文,便能够从中感觉到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真挚情感。作者在写这篇散文时,笔法精妙,造境生动,更是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北平颇为真挚的情感,情景交融之处更是引人向往。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写了自己在北平生活的部分日常情景。尤其是描写秋天的早晨,泡浓茶观碧天听飞鸟望槐赏朝荣等,无处不感觉到阵阵闲散的气息。作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感官来投入到散文的赏析当中,品浓茶知味,观碧天见色,望古槐沐阳辉,赏朝荣闻花香。读者的味觉、视觉、听觉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被纷纷调动,而作者在文中留下的一些字眼,也在处处体现出悠闲恬淡的心境。如细数阳光静对牵牛花,阳光透过槐树叶底,按照来数的话,确是一件比较费时的事情,而静对牵牛花摆明了就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郁达夫对北平的槐树颇为喜欢,虽说在文中当做点缀,想来也是必不可少的意象。落花满地随人观,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即视感,而在写到踏叶无声无味的柔软,


则是引发了读者的触觉。景致之间相辉交映,遍地落花无声地反映了作者见景的欣喜,而脚踏无声又闻之无味,无意间透露出其落寞的心境。

作者眼前的景不仅成了散文的绝佳创作素材,还成为抒发其内心真情实感的载体,那秋景便不再单单是文中的景致,而是活的有灵魂的有思想的意象。正因如此,郁达夫的散文特点才由此倾发而出,不仅给予读者美的享受,也让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更加细腻,生动。 二、笔随情走,凉而不衰

《故都的秋》作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其颇为显著的特点在于笔随情走,凉而不衰。笔不离景,景不舍情,意境虽处处透露着凄凉之境,却不衰颓。作者在写此文时,深感十年南国之秋的不纯粹,同时也为再逢北国之秋的欣喜。作者的笔落在了南国的秋天时,总有一种不满足的情绪肆意地渲染心间。但是,当笔落到北国的秋天时,心中所思所想便无穷多,生怕笔墨不足,书写得不够全面深入。

作者在文中这样写江南的秋天,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多雨而少风。加之作者往返于苏州、上海和广州等南方多地,秋天的变化实在太过微弱,满足不了作者的需求,因此多有赏秋不尽兴的情绪游荡心间。作者在南方多地看到的芦花、柳影、虫唱、夜月和钟声,往往比不上皇城破屋看到的景致更能够一尽赏秋之兴。相比之下,南国的秋天充满了迟缓,虽然也有不少名地盛景,但在作者心中,远远不及北方的秋天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尤其是当作者的笔触落在扫街人的扫帚上,更是发出了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慨叹。虽逢秋扫落叶之景,作者顿感凄凉之意,但无衰颓之境,读者在仔细阅读本文的时候,不难感觉到作者在文中传达出来的真挚情感。 三、语言清雅,言止意延

整篇文章围绕故都的秋这一主题展开,语言清雅,文风质朴,读来朗朗上口,全文没有一处刻意斧凿的痕迹。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着匠心精神,却又避免了过分的藻饰,给人以情感冲击的同时,保留了难得的质朴文风,正因如此,才受到读者的青睐。总之,语言构建风格给人质朴清雅之感,同时也能让读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到深意,产生流连忘返之意。

如作者在文中这样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句话言简意赅地点明了整篇文章的主旨,表达颇为顺畅,且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尤其是末尾的一句来得悲凉更加突出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再如: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这句话通过点缀说明了槐树在北国的秋天似乎很微不足道,但事实上却表现出了必不可少的分量。后面提到的落蕊为槐树的格调提升了一个档次,不仅说明了这是花蕊,同时还是落在地上的花蕊。而落蕊被扫街的扫走之后,灰土上的扫帚的丝纹引发


了作者颇为敏感的感知力,意识到了自己又清闲又落寞。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为读者留下了这不可或缺的意象,读者亦借此感知到作者的情绪由何而来。

总而言之,郁达夫的这篇《故都的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散文特点,更为读者带来了内心的慰藉。作者通过巧妙的笔触描写了联系紧密的意象,营造了环环相扣的绝佳意境,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为读者带来了妙不可言的赏析体验。作者笔随情走的散文特点给人一种处处有景、景景含情的美好体验;清雅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如沐秋风,心中竟也生出丝丝凉意。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讀者感其笔触之精妙,闻者感其境界之美好,悟者觉其心境之清静悲凉。最后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有机会走进郁达夫的世界,感受《故都的秋》所创造的意境,进而更深地理解这篇文章。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05216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43ef51d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6.html

相关推荐